企业管理
绿色矿山建设在山东新汶矿区的实践
时间:2019-11-18    来源:新汶矿业集团公司节能环保部    字号:A+ A-    作者:潘哲、田伟、单绍磊、潘汝东、刘佳、张程伟、刘树森、夏慧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及内涵,以此为基准,深度分析了新矿集团在国家级建设绿色矿山进程中采用的绿色跨界技术、先进管控模式。新矿集团以打造全国煤炭工业绿色矿山集群基地为标杆,围绕“源头消矸、过程降矸、环节减矸”三个重点,不断探索煤炭绿色开采新模式,持续推进矸石充填置换煤炭技术研究,创新了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标准体系、运行模式,实现了从矿井开拓延深、采区设计到工作面巷道优化、覆盖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开采,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建成了9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

关键词:绿色矿山、全流程管控、综合利用

1.绿色矿山建设概况

山东新汶矿区属于全国典型的老矿区,矿老、井深、生产系统复杂,其建设绿色矿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新矿集团共有9家煤矿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建设单位,分别是协庄煤矿、翟镇煤矿、华丰煤矿、新巨龙公司、华泰矿业、孙村煤矿、新阳能源、鄂庄煤矿、华恒矿业。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呈现出三大特点。

1.1 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省内13个矿井已有9个属于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占比70%,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几个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剩余4个下一步要全面推动升级改造,对标先进找差距,立足自身求特色。

1.2 矿业发展方式转变稳步推进,经历了煤炭工业经营形势的起伏沉落,近年来集团公司加速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在煤炭采掘方面大力实施以矸换煤绿色开采工程,注重集约发展、高效发展。发展了资源综合利用电力产业、煤矸石综合利用建材产业、煤化工、塌陷区恢复治理生态有机农业、矿井水提质发展高端饮用水产业等,在稳定集团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在煤炭工业经济形势逆境中突围的可喜局面。

1.3 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全面建立,集团下属的绿色矿山建设单位立足企业实际,结合国家、省市及行业要求,创建了制度完备、管理科学、奖惩灵活、标准清晰的工作机制,为绿色矿山建设长期开展和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2.主要实践

新矿集团确立了绿色矿山与示范基地建设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和动态考核机制,列入了集团督查,调动绿色矿山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三个“转变”和三个“创新发展”

2.1 实施充填开采,助推煤炭开采方式科学化转变。坚持从源头抓煤炭清洁生产,按照“集团推动、因矿制宜、集成创新、产业运作”的总体思路,以“矸石充填置换煤炭技术”研发为突破口,系统推进充填开采工作。通过矸石“不转移、不升井、不上山”,目前,已经形成以“三下”安全开采和提高煤炭回收率为目的的两种类型、“五充一选”6种工艺(即原生矸石综采充填技术、地面矸石似膏体自流充填技术、煤矸石低压风动力充填技术、煤矸石泵送充填技术、原生矸石普采充填技术、井下煤矸分离技术)“充填开采成套技术”,适用于综采、高档普采等多种开采方式。新矿集团已相继在14个生产矿井的91个采煤工作面实施了充填开采技术。集团“以矸换煤”产量达1600万吨,累计减少矸石山7座,停运矸石山运矸系统12座,实现了“三减、三提、一降、一增”。“三减”:一是减少矸石排放,全公司减少矸石排放量1300万吨。二是减少地表沉陷,经综合分析,充填开采工作面地表下沉系数仅为0.3以下,最小值为0.1,比全部冒落开采减少下沉52%以上。三是减少土地占压。“三提”:一是提高了煤质。生产矿井应用井下机械煤矸分离技术后,煤炭分选率达到96%以上。二是提高了资源回收率。为呆滞储量变为经济可采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三是提高了经济效益。以翟镇矿为例,通过实施以矸换煤技术,在产量同比持平的情况下增加销量10万吨。“一降”:即通过以矸换煤沿空留巷,降低了掘进率,同时控制了矿井灾害,杜绝了煤层自然发火,防止了矿井突水和瓦斯积聚。“一增”:即培育孵化了一批以立业装备、恒驰工贸为代表,集充填开采工艺设计、设备制造、销售和安装、维护、管理、运营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实现了煤矿充填开采成套技术输出一体化运作。

2.2 发展循环经济,助推资源综合利用集约化转变。建设了一批煤矸石电厂、矸石砖厂、矿井水深度处理站、瓦斯发电、压风机及矿井水余热利用系统,并巧用矿井水满足矿区绿化、电厂循环、井下设备冷却、防尘、洗煤及地面清洁等除生活饮用外的所有用水,使煤泥综合利用率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矿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已由自产自销实现了电力、水资源、蒸汽、建材等产品的产品输出,推动了企业与周边园区、企业、社区发展的融合。

2.3 发展清洁能源,助推煤炭加工过程洁净化转变。一是提升煤炭洗选能力。新建和改造了24座选煤厂,实际入洗能力3600万吨/年。老区杜绝了冶炼用原煤的直接销售,冶炼用原煤实现了全部入洗。提高了煤炭品质,也减少了煤炭所含杂质在运输过程中的转移,减少了异地污染。二是纵向延伸产品结构。利用煤泥制备水煤浆技术,形成了40万吨水煤浆的产能。三是创新实施井下煤矸分离工艺。在井下成功研究应用了动筛系统和浅槽重介分离系统,把煤矿地面原煤动筛系统或重介分离系统小型化后移入井下,用于处理煤流中的矸石。既能有效回收煤炭资源、提高煤质,又能把矸石就地转化为充填物料、节约成本,目前新矿集团建设了5个“井下洗选厂”。

2.4 以科技创新实现煤炭开采技术标准化发展。借助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院士工作站等已有平台优势,设立了新巨龙公司科研基金,建设了“校企教学实验基地”。新矿集团先后承担12项充填开采技术标准的起草任务,并列入国家能源局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企业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组织筹建“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国内煤炭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的充填开采研发和工程化平台,“矸石换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煤矸石井下充填置换煤成套技术与装置”列入国土资源部矿山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第一批先进技术目录。

2.5 节能减排助推煤炭生产工艺环保化发展。新矿集团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矿区。每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节能量任务。一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在煤炭行业第一家实施矿井乏风余热回收利用,建成全国第一座超低浓度瓦斯发电站,创新开发应用“工业和民用高效煤粉锅炉”,大规模推广应用了LED节能灯技术。在6家电厂完成了循环冷却水供暖技改工程,在9座煤矸石砖厂利用窑炉烟气余热替代锅炉,实现冬季供暖、洗浴等。二是开展污染减排综合治理。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电厂脱硫除尘、超低排放改造、废水减排等任务。

2.6 以绿色文化助推地企共建关系和谐化发展。一是坚持“开采、复垦、开发”三同步原则,对采煤预沉陷区进行复垦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最大限度挖掘土地资源及生产能力。引进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编制复垦治理和生态开发规划,打造农、林、渔、游相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链条,把塌陷区建成集生态湿地公园、高效种植养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园区。二是推动地企共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压煤村庄搬迁和塌陷地治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整合、搬迁、重建多个村庄,获全省压煤村庄搬迁先进集体称号。推动煤矿中心区新城镇建设,与矿区周边的部分乡镇建立磋商和协作机制,支援周边村庄煤矸石用于建设村内道路,改善了当地交通环境,践行了企业“与环境相依,与社会同步”的和谐发展理念。三是打造花园矿区。实施绿化园林工程,推行煤炭运输“封闭式”管理,实现“采煤不见煤”。采用新型煤炭运输抑尘技术,减轻了煤炭运输过程中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现象,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保障”。

3.模式探索

3.1 绿色矿山建设源头管控。新矿集团以打造全国煤炭工业绿色矿山建设样板为标杆,紧紧围绕“源头消矸、过程降矸、环节减矸”三个重点,不断探索煤炭绿色开采新模式,持续推进矸石充填置换煤炭技术研究,创新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标准体系、运行模式,实现了从矿井开拓延深、采区设计到工作面巷道优化、覆盖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开采,

3.2 绿色矿山建设中间环节管控。按照“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的思路,实现了绿色矿山与经济发展融合式推进,寓绿色矿山建设于循环经济发展之中,纵向以资源开采、资源处理、资源加工、资源利用、资源再生为序列,横向以固体、液体、气体、无形资源为载体,以层级利用、替代利用、组合利用、循环利用为方法,构成了“煤炭开采为起点、煤炭加工为纽带、综合利用为核心、深度利用为方向”的循环经济产业网络,破解了“资源孤立利用、技术孤立研发、产业孤立创建、系统孤立运行”的瓶颈。

4.结束语

新矿集团在国家级建设绿色矿山进程中,大胆采用绿色跨界技术,探索并成功运行了先进的绿色全流程管控模式,以打造全国煤炭工业绿色矿山集群基地为标杆,围绕“源头消矸、过程降矸、环节减矸”三个重点,不断探索煤炭绿色开采新模式,持续推进矸石充填置换煤炭技术研究,创新了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标准体系、运行模式,实现了从矿井开拓延深、采区设计到工作面巷道优化、覆盖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开采,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建成了9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


热点排行
相关阅读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