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浅析以“六维支撑”为保障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研 究
摘 要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企业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也是企业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成为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以淄矿集团为例,瞄准问题导向,通过分析发展短板,找准阻碍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并从转变观念、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变革等维度进行探讨,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期为煤炭企业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 体制机制变革
煤炭企业作为传统资源型企业,其单向直线发展模式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新旧动能转换和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企业发展方式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煤炭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发展短板分析
(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近年来,得益于煤炭价格上涨拉动,淄矿集团公司经营业绩总体稳中向好,实现了内涵发展、稳健发展,但产业结构、利润结构依然很不平衡。一是“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尚未根本性好转。煤炭产业比重过大、非煤产业份额较小的产业发展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非煤产业板块发展不均衡。由于多重因素影响,新兴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一直不温不火,高精尖产业领域鲜有涉足,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产业培育不够,与名副其实的“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定位差距很大。三是发展要素结构的传统化较为突出。集团公司现有产业的发展,基本上仍然依靠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原材料的投入来维持发展,发展要素传统化现象比较明显,特别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方面短缺严重。
(二)资源匮乏问题严重。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上千亿吨的煤炭储量相比,集团公司煤炭资源总量不足与存量加剧锐减的困扰将越来越严重。一是城市快速扩张资源压覆损失严重。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以及规划建设禁采区和缓采区,导致矿产资源压覆非常严重。二是矿区资金池作用导致高强度开采,加快资源枯竭。矿区的开发建设,为集团公司稳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矿区的高强度开采,这也是矿区资源枯竭的一个现实、客观而又不可选择的因素。三是新建矿井产能高效释放困难重重。受冲击地压、水、瓦斯等多重灾害叠加影响,产能高效释放的“卡脖子”问题诸多,矿井长远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短期内产能难以大幅提高。四是煤炭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除并购一个矿井外,尚没有实质性拥有其它后备资源,煤炭产业存量减少与增量不足、产量受限与稳定效益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三)转型发展任务紧迫。近年来,集团公司在转型发展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总体而言,传统产业变革升级才刚刚起步,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尚处于“才露尖尖角”的初级阶段,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一是传统煤炭生产方式亟待加力变革。近年来,集团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一提双优”建设,积极打造智慧矿山,促进煤炭生产变革。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部分矿井灾害叠加、系统复杂、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转型发展规划与区域发展、新旧动能换的匹配度仍需契合。虽然集团公司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制定了三个转型发展区的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和新旧动能转换方案,但总体上是原则性的,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导致现在各转型发展区的发展无法与国家、省以及区域发展规划和新旧动能转换方案相衔接,在产业发展等方面缺乏统一有效的指导,项目调研储备上随意性较大。三是转型支撑项目落地任重道远。近几年来,集团公司重点打造和培育的新材料、装配式建筑、煤粉制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除物流贸易产业稍具规模外,其他产业都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弱等问题。
(四)经营管理创新不足。集团公司自2015年引入精益管理,历经试点探索、完善固化、全面推开三个阶段,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益管理体系和发展模式。但通过调研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引入理论没有引入管理。多数单位仅仅是把精益管理的理论引入到企业,没有真正构建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契合自身需求的精益管理体系和模式,没有真正把精益管理深植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没有与内部市场化、“五全”管理等深度融合、有效对接。二是精益管理基础相对欠缺。多数单位在精益管理基础工作方面仍然极为弱化,领导不重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传统经营管理方法用不好,精益管理的方法不会用,忽略或者极少运用精益管理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缺乏对问题的深层次探究。三是生产成本出现大幅上升。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攀升、社保基金计缴、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安全、环保、设备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各单位可控成本同比上升明显。
(五)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一是职工队伍整体质量偏低。高层次人才总量比较匮乏,尤其是国际化管理人才与资本运营、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高端物流人才更是极度短缺。人才短板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二是队伍层次和能力有待提高。职工队伍中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行业或专业领军人才。三是一线人员短期紧缺与长期富裕的问题突出。从集团公司煤炭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应在充分考虑分流安置人员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适当补充井下作业人员,提前为煤炭接续产区开辟储备人才。
(六)政策性风险有增无减。稳健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保障。当前,党和国家对安全、环保等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追责力度越来越大。这种以生命安全为红线、保护环境为底线以及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出发点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不可逆转的大势。对照新规定、新要求,依然存在三个“有增无减”的问题:一是安全风险有增无减。随着所属矿井开采年限延长,安全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受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影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山东省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连续出台一系列带“牙齿”法规和措施。在安全责任追究上,已从“出现伤亡事故”扩展到“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安全监管部门更对重大隐患“零容忍”的态度前所未有、从严执法追责的力度前所未有。这种情况下,必须树立“无人则安、本质安全”理念,全面推进“一提双优”和智慧矿山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二是环保风险有增无减。可以预料的是,环保政策将会越来越严格,对于我们现有产业的生存、未来产业的选择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但大部分单位在环保工作中依然存在与高压环保政策偏离的问题亟待加快解决。三是经营风险有增无减。历史遗留事项,负债居高不下,并呈递增态势;矿区塌陷地复垦进展缓慢,预提治理保证金明显不足;缺少资本运作平台,融资手段单一,除过银行借贷手段之外,鲜有新的融资模式解决资金需求,导致自有资金占用较大。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煤炭企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关键期、不进则退的转型攻坚期。经过深入调研和全面剖析,我们认为:推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瞄准打造行业高质量发展一面“旗帜”的战略定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打造高质量发展“旗帜”,必须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内涵。一是质量更高,就是发展质量、供给质量、民生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资产优、负债低、均量高、效益好的竞争优势持续放大,努力提纯发展“含金量”;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中心任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产品供给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积极回应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工作环境更安全、薪酬收入更满意、矿区环境更舒心,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二是效益更好,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有机统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优于、快于能源集团权属单位,在辐射力、带动力上重于、强于、领先于省管煤炭企业;投资实现更大回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美誉度、社会影响力迈上新的台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矿绿水清、能源洁净,家园更美好,发展环境持续创优。三是结构更优,就是治理结构、产业结构、动力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坚持党领导一切,党组织“十个管”职责定位全面落实,企业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更加清晰,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三个作用”发挥到位,政治引领力有效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后备资源更加充沛,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非煤产业发展稳健,结构偏重问题有效解决,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逐步形成;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创新驱动成为发展主引擎,发展活力、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二)打造高质量发展“旗帜”,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改革与创新是“双轮并驱”的关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激活资源要素潜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二是产品与市场的关系。产品与市场是服从与主导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上,必须让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市场需求的我们就干,没有市场需求的坚决不干。三是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规模与效益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及行业形势变化,只有及时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把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挖掘提质增效的空间和潜力,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才能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做强做优目标。四是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发展与环保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发展环保、节能型产业,生产环保、节能型产品,特别是在矿井转型的过程中,应把转型与塌陷区、矸石山、矿井水排放等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五是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存量与增量是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把握“优化存量,做强增量”原则,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以规模化、园区化、智能化为目标,以上下游一体化和循环发展为路径,以升级改造和产业链延伸为手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资源综合利用,做大做强传统业务竞争力。
(三)打造高质量发展“旗帜”,必须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发挥主业优势。作为煤炭企业来讲,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煤炭主业,深入推进“一提双优”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矿山”,推动煤炭生产方式变革,并加强与煤炭产业相关联、有共性、可拓展产业的糅合耦合。二是充分发挥竞合作用。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更多的采用竞合博弈的方式。在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上,主要采用与同业形成战略联盟,打造相对的“市场垄断”能力。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可以采用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实现共同发展。三是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高度重视产业链建设,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逐步做强现有产业。现有产业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把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是企业最现实、最可能的转型路径。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新领域、发展新产业。现有产业基础实、前景好,但规模普遍较小,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现阶段煤炭企业转型产业必须把规模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如,煤炭洗选、绿色充填开采、工程塑料、阻燃剂、蓝宝石、装配式建筑、新型管材等产业,按照“打造小产业巨人”的思路,实施重点培植,优先支持他们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受托经营等多种方式,尽快壮大生产规模,着力打造成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增强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四)打造高质量发展“旗帜”,必须强化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备高质量发展因子,不是看它的产业,而是看它的产品。因此,煤炭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首要做好产品转型升级大文章。一是坚持质量意识,做“精品”。在当前市场完全饱和的时代,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任何有瑕疵的产品注定不会有生存的余地。“精品化、小众化、定制化”是所有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决定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会更加严苛。所以,就煤炭企业来讲,不论是煤炭产品还是非煤产品,都必须把质量放在产品的首位,不论是市场顺势、还是市场的逆势。二是坚持环保意识,做“绿品”。节能、环保是当前市场对产品的绝对要求,特别是我们的煤炭产品,必须高度重视环保意识,把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作为目标,生产精致化、环保型的煤炭产品。应加快清洁煤炭、充填开采、海洋风电等环保型产业的发展,打造形成一批绿色典范产业,实现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同时,针对环保暴露问题,成立环保工作专班,配齐配强两级环保工作专职人员,形成强有力的环保工作推进机构,为生产绿色产品保驾护航。三是坚持品牌意识,做“名品”。建立相关的规划,有针对性地塑造品牌、传播品牌、利用品牌,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使之成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五)打造高质量发展“旗帜”,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变革。一是推动管理模式变革。精益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体现的是企业管理要素的最优组合。当前,应对煤炭企业精益管理全面客观总结、实事求是分析,按照“目标引领、系统推进、机制保障”三步走的方式,全力创新推动,逐步把淄矿培育成“精益型”企业,形成独特的发展机制和企业品牌。二是推进全面创新。正确处理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尤其是解决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张皮、不兼容”的问题,构建面向企业转型升级的全面创新体系。三是深化企业改革。深化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只有企业改革的同步深化,才能确保高质量发展真正到位。就煤炭企业来讲,所有转型企业都要推进混合制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特别是优先引进能够扶持企业成长的天使基金、成长基金、风险基金等战略投资者,优先引进能够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上下游产业合作者,优先引进掌握专业核心技术、管理技能的要素投入者,在股权机构的设置上,可以不追求绝对控股。在此基础上,实行骨干员工持股计划,逐步形成资本、技术、管理、劳动等各要素密集结合的产权结构,建立起与企业共存共荣的利益共同体,以产权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改进发展模式。除去有绝对优势的项目外,坚决不再走自建自营的路子,更多地运用兼并重组、合资合作、股权互换等方式,从一开始就要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现有转型公司为平台,以产权为纽带,由煤炭企业主导,综合分析实际,科学合理的设计产业布局,集中资源优势发展优势项目,以提高转型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坚持“六维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推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我们建议,应当结合实际,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六维支撑”,创新和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保障体系。
(一)坚持安全导向。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职工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承担起使命和责任,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尤其是要深刻汲取全国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坚定不移落实各级责任,保持充足的安全投入,用“科技治灾、科技保安”的技术手段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坚决守住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创建,所属矿井要全部达到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继续推进生产口业务职能转变,靠前发挥专业指导和协同作战效能,以上率下维护好安全生产的局面。
(二)坚持资源导向。煤炭资源是立企之本和强企之基,更是独特的优势和长板;接续产区是省内产能和人员转移的重点,必须集中全力、紧抓不放。重点是加快推进新矿井并购手续完善,尽快实现开工建设,促进煤炭企业产业版图扩张。对其他目标资源,也要盯上靠上做好调研、评估等工作,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同时,加大“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开发,掌握国际竞争规则,充分发挥品牌、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树立“大资源”观,把握时机,选准目标,努力争取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企业国际化发展零的突破。
(三)坚持共享导向。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与广大职工的关切相向而行,坚持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最大限度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按照“效益升,工资升;效益降,工作降”的原则,坚持在经济效益增长、劳动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在收入分配上突出一线、重视一线,向一线倾斜,确保职工收入达到行业内有较强竞争力的水平。
(四)坚持指标导向。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按照“一年优一年、年年有提升”的原则,结合煤炭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构建涵盖规模效益、投入产出、质量成本、风险防控、全要素生产率等多维度指标体系,纳入到各单位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指标对各项工作“指挥棒”作用。
(五)坚持考核导向。持续优化和改进党建考评、业绩考核、监督考核、督办考核、干部测评等体系,实施“定性+定量”综合考评体系,实现评价考核结果与任免、薪酬和奖惩严格挂钩,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重点放在过程,使干部考评由“软指标”变成“硬杠杠”,引导煤炭企业既报发展账、又报党建账,做到“最大政绩”与“第一要务”两手抓、两手硬。同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务监督、民主监督、效能督查的作用,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指标全过程动态跟踪、全方位效能监督、全流程督查督办,确保各项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六)坚持容错导向。容错就是鼓励创新、鼓励探索、鼓励干事。建立“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容错机制,是当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首要任务,切实解决干事创业放不开手脚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为敢担当、敢创新者卸下包袱、打消顾虑、轻装上阵,增添干事创业的活力,同时旗帜鲜明地营造出宽容失误的干事环境,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