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区块链+”在煤炭贸易领域的应用研究
【摘要】: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行业正致力于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其领域内的应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国家最高决策层对于区块链发展与应用的前瞻判断,让“区块链+”这一概念迅速成为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区块链概念及特点的研究分析,从提高协作效率、规避信用风险等应用效果,以及技术、安全监管与实际应用存在的困难与挑战等方面,来描述“区块链+”煤炭贸易融合应用的前景构想,为当前面临巨大转型升级压力的煤炭贸易企业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融合创新之路。
【关键词】:区块链、煤炭贸易、融合创新、信息技术、信任模式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目前煤炭仍是我国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能源,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基于煤炭生产和消费的相关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煤炭行业进入“后去产能时代”,且受到新能源研发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以及愈发严格的环保政策约束等影响,煤炭生产和贸易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大,因此急需探索一条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融合创新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国家最高决策层将区块链技术应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使得“区块链+”成为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的焦点,未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二)研究意义
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在不断的迭代,传统经济与前沿科技的融合发展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区块链技术与煤炭贸易的融合创新,顺应了未来实体经济深度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趋势。推动“区块链+煤炭贸易”应用早日实现落地,将为煤炭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为煤炭贸易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道路。
二、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一)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类型
区块链源自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其技术层面的定义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从应用层面简单来讲,区块链是一个经过特殊加密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根据其涵盖范围,区块链可分为世界上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的公有区块链、由某个群体内部参与记账交易的联合(行业)区块链,以及仅使用区块链总账技术进行记账的私有区块链。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开放共识、集体维护
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内部数据除被加密的私有信息外对所有人开放,每台设备都能作为一个节点被允许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库拷贝,节点间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共同维护整个区块链,任一节点失效,其余节点仍能保存完整数据,具有极高容灾性。
2、去中心化、相互信任模式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区块链由众多节点共同组成一个端到端的网络,不依赖第三方的管理机构和设备,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按照系统既定的规则进行自我验证、传递与管理,相互之间不能也无法欺骗。
3、公开透明、双方匿名
区块链的运行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信息也是公开的,每一笔交易都对所有节点可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由于节点与节点之间是去信任的,因此节点之间无需公开身份,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匿名的。
4、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
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除非整个网络中有超过 51%的节点数据库同时被修改,否则数据库可以保证是无法篡改的。区块链中的每一笔交易都通过密码学方法与相邻两个区块串联,因此可以追溯任何一笔交易的完成过程。
三、“区块链+”煤炭贸易应用前景构想
“区块链+”被认为是“下一代颠覆式创新技术”,通过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等手段,构建全新的信任机制和高效协同机制,从而催生诸多全新的应用场景。探索利用区块链包含的智能合约、数据共享等技术,为煤炭贸易创建新的供应链合作模式,搭建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全网共识特性的行业信用平台,促进煤炭贸易个体间信息、资金、信用等方面更大规模、更便捷的互联互通,同时创新的信任模式能够有效规避因信息不对称与企业信用引发的贸易风险。
(一)创建煤炭贸易合作新模式,提升供应链上下游协作效率
基于数据共享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煤炭贸易中供需双方的透明度,数据信息的广泛交互消弭了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不对称;利用智能化合约的数字承诺与共识机制,创建煤炭贸易合作新模式,通过简化煤炭贸易的中间环节,实现供应链资源的合理匹配,有效提升协作效率。
1、供应链数据共享
区块链上的信息都会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于每一个节点,这种“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供应链各环节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并通过“全网见证”实现所有信息的“如实记录”。区块链的这种记录模式应用在煤炭贸易中,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对数据进行融合,构建由源头矿场、各级供应商、钢焦热电终端用户等供应链上下游,以及物流运输、仓储场地、质量检验、货运代理、银行保险等关联行业,组成的生产-质检-仓储-运输-采购-销售一体化供应链区块,区块内可以为整个煤炭贸易供应链提供清晰准确的、不可篡改的、永久可追溯的信息数据,例如源头矿场商品质数量、供应商资信、终端用户需求、合同标的、物流信息、仓储场地、保险投保情况、抵押贷款等信息,并在区块内实现数据共同维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另外,利用授权邀请等方式,将工商管理、环保监察、审计机构、人民法院、港口海关等政府部门及职能单位加入煤炭贸易供应链区块,根据区块链中的共享贸易数据,提供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可共享如企业征信、商品报关、审计记录、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等信息。
2、智能合约贸易模式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通过智能合约将贸易企业、相关行业与政府部门等主体纳入一个符合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的共识机制,并进行信息化处理形成数字承诺,可据此达成一系列可追踪且不可逆转的贸易或协议。“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为煤炭贸易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合作模式,一切煤炭购销、质量检验、货运仓储、保险投保、抵押担保等合同及协议,均可通过智能合约形式达成,并保证所有的合约信息实现电子化实时共享,贸易相关各方均可对合约进行协作管理,以达到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的目的,即使离散程度很高的贸易相关各方仍能进行便捷有效且可信任的贸易合作,极大地拓展了贸易相关各方开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进行全球范围的煤炭进出口贸易时,如果通过传统贸易模式开展跨境贸易,进出口报关、跨境运输、跨境支付、国家监管等多方面繁琐、复杂的中间程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成本,而在智能合约框架下,除了必要的实物对接外,其他一切中间程序均可通过统一的共识机制迅速完成,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协作效率。
(二)突破创新信任机制,有效减少煤炭贸易资金信用风险
信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同时也是稀缺品。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很大程度是因为缺少信任,使得交易成本变高、违约风险增大。煤炭贸易多为大宗贸易,交易涉及数量、资金巨大,是最需要防范资金信用风险的贸易活动之一。基于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形成的共识与信任机制,颠覆了传统的信任模式,为解决诚信问题提供了最佳方案,也是“区块链+”最核心的竞争力。
1、基于公有区块链的贸易信誉平台
由于区块链内储存的信息和数据不可篡改且全网见证,因此区块链本身就可以形成征信,以此技术为保证,基于全网参与共识的公有区块链,打造一个公开透明、互信共识的贸易信誉平台,平台区块记录所有企业信息与交易信息,一方面通过不可篡改、全网共识机制保证其真实性,进而创造信任;一方面利用其中信息的永久可追溯性建立贸易黑名单,以防范风险,从而制造一个与现实世界具有同样真实度的虚拟数字世界,彻底弥合线上与线下之间的信任鸿沟。
2、基于联合区块链的行业联盟
未来“区块链+”在煤炭贸易领域的应用模式,很大可能是构建一个以煤炭贸易供应链上下游为主体、关联行业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相关政府部门参与监管的行业联盟区块。联盟内部相关各方通过信息共享与规则共识,使得个体之间的信任变成数据间互相匹配的信任,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一方面,通过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信誉不佳、资金不足的企业,有效防范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基于数据间信任关系无需重复建立,这种便捷且有保障的信任有助于加速区块内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之间的流转融通,更加广泛地促进贸易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从当前实践进展来看,“区块链+”已在金融、物流、无形资产保护等方向率先落地,并逐渐向政务、司法、医疗等领域探索推广,但在实体贸易领域的应用大部分仍处在构想和探索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而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存在技术瓶颈与安全隐患,其应用特性在颠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现行的观念、制度与法律法规进行着冲击,因此要获得监管部门和市场的认可仍面临不少困难。
(一)技术瓶颈
区块链技术在实体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还存在一定技术瓶颈,例如计算能力、应用效率、存储容量、软硬件支持等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应用效率障碍
区块链技术在实体贸易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创发阶段,相比于煤炭贸易当前现有的网络交易平台、电商融资平台以及手机APP等具体应用程序,因其自身存在能量消耗高、处理速度慢、节点不足等技术问题,使得区块链的实时计算能力及响应速度远不足以支撑其在现实贸易中实现应用,在取得相应的技术突破之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应用程序短期内难以成型。
2、存储容量门槛
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因交易产生的所有信息数据,区块链所有参与贸易的相关各方都要进行同步存储,每进行一笔交易,区块链都要复制存储之前产生的全部数据,如此传递下去,区块链需要写入的数据量将会无限递增,由此带来的信息存储、验证、容量等问题,则需要更大存储容量的软件系统及硬件设施予以支持,但目前的技术尚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
(二)安全与监管
由于区块链技术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自身安全性存在漏洞,相关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为标准,也未出台成熟全面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安全、标准、监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1、安全隐患
从技术层面,目前区块链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大致可分为算法漏洞、协议漏洞、实现漏洞、使用漏洞、系统漏洞等五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有私钥的生成与保护、共识过程的中心化、智能合约代码漏洞等。从应用层面,由于公有链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因此黑客或恶意攻击者是对公有链的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基于联合区块链的行业联盟系统,由于贸易相关各方内部在业务和层级上权限分配及访问控制的差异,容易导致信息泄露,进而造成安全问题。
2、监管问题
近期国家高调提出区块链技术融合产业创新发展,使得“区块链+”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吸引了不少投资涌入,良莠不齐的资本蜂拥而上也导致一些打着区块链幌子的违法现象发生。为保证区块链技术应用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管理控制措施,先后出台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及明年起即将实施的涵盖区块链内容的《密码法》等法律法规。但具体到与应用领域行业特色相适用的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其法律监管、行业规范体系的建设也任重道远。
(三)实际应用
煤炭贸易作为实体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中间环节众多,涵盖的行业范围广,“区块链+”煤炭贸易的融合应用,其信息化、数字化始终还是要以实体为依托。当前基于“区块链+”煤炭贸易的实际应用仍处在探索阶段,关于其应用前景的构想也基本处于理想化状态,既缺乏实际运作经验的支撑,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系统模式,更受到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区块链+”煤炭贸易的实际应用效果难以形成权威有效的评判,其距离实现应用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是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而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创造信任、提升效率,而是通过颠覆传统信任模式来改变生产关系,进而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产业生态圈,是一项“顶层设计”的大工程,其中必然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虽然目前区块链在实体贸易领域应用落地的行业暂时为零,但可以预见,随着区块链在技术方面的突破以及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方面的逐步完善,“区块链+”实体贸易的融合应用是大势所趋,而“区块链+”生态的逐步建立,也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张健.《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26):75.
[2]陈静.区块链:推开信任世界新大门[N/OL].经济日报http://paper.ce.cn/jjrb/html/2019-11/04/content_405026.htm,2019-11-04(8)
[3]马驿骊.区块链技术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8,509(28):38-40.
[4]刘立华.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区域物流领域的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8,No.2175(15):27-28.
[5]周琎.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303(03):119.
[6]张蓓.能源互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维度和前景展望[J].上海节能,2018,No.351(03):12-16.
[7]谭志勇,赵微.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应用与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7(4)
[8]郭彬,于飞,陈劲.区块链技术与信任世界的构建[J].企业管理,2016:113.
[9]蒋润祥,魏长江.区块链的应用进展与价值探讨[J].甘肃金融,2016,No.455(02):20-22.
[10]斯雪明,徐蜜雪,苑超.区块链安全研究综述[J].密码学报,2018,5(0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