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煤炭企业实施“大数据”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12-13    来源:    字号:A+ A-    作者:宋来智、孙珂、林雨佳、段德旺、齐科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进行记录,人类产生的数据总量也以指数型的形态增长,大数据已经成为新资源、新技术、新理念的综合体,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在大数据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传统煤炭行业,也应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主动求变,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发展和管理升级,结合岱庄煤矿实际,对煤矿大数据探索应用进行一些分析思考和憧憬。

关键字:煤矿  大数据  思维  变革

一、煤矿“大数据”应用现状及不足

基础数据是大数据的基础,研究大数据在煤矿的应用,首先要正确认识煤矿数据的应用现状,找准数据短板和数据痛点。

(一)数据内涵理解认知存在“片面性”

从实际应用的情况看,煤炭企业习惯性关注的主要是指标类数据,比如产量、进尺、成本、利润等;但从数据的本质上来看,安全信息、流程标准、设备维修维护记录,甚至是人员定位、视频录音、环保政策等等,这些也都是数据,只要加以开发利用,就能成为企业的基础性资源和生产要素。所谓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而基于我们当前认知进行采集、应用的数据,并不能称为煤炭企业的大数据。

(二)数据采集储存方式存在“多样性”

近年来,企业引入诸多专业的信息化系统,改善了数据采集方式和储存载体,但从整体上看,受作业环境、技术手段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数据的采集、储存形式依然呈现多样性,既有人工采集、人工储存的数据,比如煤厚采高、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进量、安全质量收购;也有设备采集、人工储存的数据,比如设备用电量、排水量;还有基于信息化系统,由设备采集、系统储存的数据,比如瓦斯监测、人员定位。目前,由人工采集、存储的各种数据,要么停留在纸上,要么停留在电子表格中,与信息化数据的“在线”相比,这些数据处于“离线”状态,并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属于数据价值开发的“盲区”。

(三)数据价值发掘存在“低效性”

矿井数据的采集储存方式具有多样性,但其应用方式却呈现出单一性,基本都停留在数据汇总、报表展示层面,即便是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最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也未摆脱这个现状。比如安全监控系统、顶板压力在线监测系统、煤质在线监测系统,只是用信息化手段取代了人工采集储存数据的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扩大数据开发利用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各种信息化系统仅用作数据的采集、储存展示,是一种资源浪费,需要进行数据的深入分析、计算,开发数据价值,扩展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

二、“大数据”带来的思维变革

大数据带来数据管理技术升级的同时,更带来了管理思维的变革升级,思维变革升级才能驱动方法升级、技术创新,所以说,大数据思维是研究煤矿大数据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抽样式思维”向“总体式思维”变革

以前我们进行数据分析,通常是以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而对于全量数据则缺少研究应用。究其本质,我们习惯性地专注于样本分析,是因为传统的技术手段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全量分析,即便去分析,也会成本高且效率低。例如,在矿井工程质量验收方面,受思维定势和技术手段限制,现有的考核奖惩只能以旬验收这一单一数据为评价依据,班评估、动态检查等数据并没有纳入考核范围,这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检查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动态达标。而到了大数据时代,依托互联网技术,很多信息就可以做到实时的数据化、联网化,加上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的处理海量数据,我们花费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代价,就可实现全量数据的分析,能够去探索将班评估、动态检查、旬验收数据集成为月度考核数据,从而提升考核验收的客观性、全面性。

(二)“人找信息思维”向“信息找人思维”变革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是一个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过程。先是人找信息,人找人,信息找信息,到了大数据时代,先进技术改变了信息优势,实现了信息找人。例如,在医疗大数据的帮助下,现在医生治病可以不去研究病理学,而是拿过去的数据去研究,找到相同病症情况下的治疗方案。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建立设备故障大数据,汇集设备的大量历史“诊疗”数据,纳入高技能维修人员的标准化维修作业指导书,那么,当一台设备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就不需要再去深究设备故障原因所在,只需搜索故障表象,历史数据就可为我们自动推送解决方案,简化故障处理环节,提高维修精准度。因此,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就实现了技能共享,能够有效解决高技能维修人员稀缺的问题。

(三)“因果关系思维”向“关联关系思维”变革

在数据挖掘中有一种典型算法叫关联规则分析,用来挖掘数据关联的特征,通过数据的挖掘我们能够看到数据的关联现象,但我们不一定知道它的因果关系。如果说因果关系体现了从业务视角看现象,关联关系则体现了数据思维视角看现象。例如,与传统模拟空气质量不同,大数据预测空气质量依靠的是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机器学习方法,空气质量的预测不仅仅看空气质量数据,还要看与之相关的气象数据、交通流量数据、厂矿数据、城市路网结构等不同领域的数据,不同领域的数据互相叠加,相互补强,从而预测空气质量状况。同样,在我们进行矿井生产系统优化、处理复杂性问题时,就不能只盯着本专业、本岗位“因果关系”一条线,而是要把握整体“关联关系”的全面。

三、基于“互联网”下的矿井“大数据”应用实践

1.“大数据+安全”,助力安全管理提档升级

借力“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记分制安全生产诚信”管理系统,做好人员记分信息的录入,及时准确掌握全矿干部职工的记分、“三违”等安全诚信状况;把不同人员不同类型的记分项目以代码的形式编入系统,在记分录入环节,把人工操作的程度、错误的概率、人为更改数据的可能性,都降到最低,而数据的统计、单位及个人的排名、每月的记分变化趋势、各种违信行为出现的比例等信息,都由系统来完成,并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反映,个人想获取记分信息,手机扫码就能查询。这套系统就是精益安全与互联网的结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安全”,实现安全数据的“一站式”传送,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少跑腿,让系统多干活、让员工少出力”。以KJ76N矿井井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平台,在井下安装监测分站50余台,各类传感器总计近300台,实现了矿井瓦斯、煤尘、O2浓度CO2浓度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实时监测、信息汇总,做到了瓦斯超限断电、瓦斯风电闭锁,实现了集团公司与矿井上下两级内部联网,信息共享,坚持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监控,进一步增加了矿井安全运行系数;配套KJ277矿井人员管理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做到了井下人员身份、位置信息准确定位;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实现与山东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平台联网,提升了矿井预防预控管理水平。

2.“大数据+运销”,助力运输销售提速创效

借力“互联网+”销售渠道,充分利用“能源矿产交易平台”线上交易优势,积极开展煤炭交易业务,把准市场变化和矿井煤炭销售计划两条线,将煤泥、洗混等副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信息等发布要约,遵循“价高优先”原则,用户自主加价,按照最高买价成交,实现了生产、需求的无缝衔接,避免了线下混煤库存、买家单一等系列难题。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预警天气,建立全矿“应急响应”微信群,从矿分管领导、调度室至运销、外协、后勤、矸石山等各部门负责人和第一责任人全部“群呼”,配套考核措施,第一时间将上级“预警开始、预警结束”情况上传到群,一旦收到解除预警信息,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执行24小时连续发运机制,全力组织外运煤炭、外排矸石,保证了销售利益最大化。

3.“大数据+考核”,助力绩效考核便捷高效

创新实施“互联网+绩效”考核管理,以钉钉OA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管理的操作便捷、考核到人特点,建立完善矿机关“互联网+绩效”“ 出勤+评价”的定量与定性双层考核系统,即一方面考核机关人员上下班手机签到,休班、事假等流程手机审批,以及出勤当天在钉钉OA平台发布工作日志的情况,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以基层工区领导班子、职工代表对当月机关各部室服务基层情况的“钉钉打分”为依据,按照分数比例进行绩效考核,做到了当月出勤及工作数据、基层对机关服务分数与机关月度绩效工资挂钩,达到了考核电子化、审核便捷化、数据公开化、考核原因明确化、考核关联化等目的,避免了纸质材料使用、存放带来的办公资源浪费。

四、“大数据”思维及其技术在矿井应用的几点思考探索

(一)聚力推动数据由“经验化”向“业务化”转变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和数据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已经到来,想要更好地“建立概念、解决问题、推理和决策”,就需要具备与“数字化”和“数据为中心”相匹配的新思维方式。因此,研究大数据,必须树立大数据思维,以业务需求为核心,构建各专业数据管理指标体系,规范数据采集的流程,统一数据采集的标准,为后续开展数据价值开发奠定基础。

(二)聚力推动数据由“线下式”向“线上式”转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数据需要以信息化为依托,而对于未实现信息化系统来管理的各项工作,“互联网+”就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为各项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化管理提供了“利器”。矿井借助简道云平台,先后自主开发了提案改善征集评审、记分制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地面消防设施检查等管理应用,这些基于互联网开发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规范了业务流程,推动了管理升级。同时,这些应用还有一个关键作用就是实现了数据由“离线”到“在线”的转变,让以往躺在纸上、藏在表上数据跑到了网上。针对不同数据,我们将逐步构建其完备的业务数据库,为后续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深入应用奠定信息基础。

(三)聚力推动数据由“资源型”向“价值型”转变

1.加快搭建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将安全质量收购、安全生产诚信记分、工程质量验收等信息,统一整合到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对其进行集成管理,建立单位、班组、个人安全质量数据库。依托大量历史数据,从岗位特征、时间频次、违章类型、质量标准条款等不同维度,开展因果关系分析和相关性关联分析,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精准定位安全质量管理的痛点和难点,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2.加快搭建专业生产大数据平台。根据各专业业务需求和管理痛点,依托“互联网+”,建立人员定位、矿山压力在线监测等信息化系统数据,与相关线下数据的关联,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关联模型,拓展信息化系统在预警预控、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探索开发充填大数据平台,研究充填材料配比、环境温度等数据,与凝固时间的关系,管道压力与充填距离、膏体流速的关系等,建立数据关联模型,让大数据服务于安全充填、高效充填。

3.加快搭建设备管理大数据平台。地面单位,参照消防设施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检查、维护、考核信息化管理,用手机扫码取代纸质记录,建立设备电子化档案,依托历史数据,形成故障原因、解决方法的自动推送,为维修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井下单位,人工采集设备点检润滑、设备故障、配件更换,设备流转,外委维修等记录,统一纳入设备管理大数据平台,对设备进行“病历式”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设备状况,为工作面安装设备选择、设备日常维护提高数据支持,实现设备的精准管理。

4.加快搭建内部市场大数据平台。利用简道云平台,开发二级市场“班清班结”管理应用,取代纸质填写、人工计算等环节,建立工作量录入、考核结算、工资分配、公示查询全程信息化运作模式,提高效率、简化流程。依托现有的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建立材料、电力、产量、进尺等数据之间的有效关联,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关联性分析,找出变化趋势与规律,以此深化全面对标管理,促进材料、电力等精准管控与成本降低。

5.加快搭建综合考评大数据平台。利用简道云平台,搭建机关绩效考核、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等管理应用,完善考核流程,细化考核标准,推进月底集中考核向日常动态考核转变,以互联网应用的留痕、时效性等特点,促进工作落实、提升考核效能。利用简道云跨应用取数功能,建立各类考核应用之间的有效关联,将机关人员、基层单位人员不同考核指标进行集成,构建考核数据模型,对员工进行精准考核与评价,促进考核评价工作客观、公正。

6.加快搭建服务基层大数据平台。“最多跑一次”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也提及了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这项改革背后的理念支撑是数据共享,技术支持则是大数据与互联网。从企业为基层职工服务、与职工共建共享的层面看,就是要以基层职工需求为导向,全面树立用户思维,本着“融则通,通则利”原则,利用简道云系统,将员工市场化工资、违章收购等职工关注的数据整合到大数据平台,实现手机扫一码便可查询所有关注的数据信息。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大数据为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我们必须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深入研究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让新理念、新技术服务于企业管理和矿井生产,推进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热点排行
相关阅读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