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探索
时间:2019-12-17    来源: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枣庄通晟实业有限公司    字号:A+ A-    作者:刘宝民、殷庆新、李绍爱、朱奇

摘要: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每个煤矿必定要经历开发、兴盛、衰老、报废、关闭的过程。当煤矿进入关闭阶段后,企业就必须结合实际,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本文以枣庄通晟实业有限公司(枣矿集团山家林煤矿破产改制成立)转型发展为例,对资源枯竭型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转型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企业;动能转换;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有限性决定了煤矿的寿命。每个煤矿都必然经过投产、发展、兴盛、衰老、报废这一自然过程,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客观规律。煤炭企业一旦资源枯竭,就必须结合实际,实施产业链的延伸,找准“二次创业”的难点和突破口,强化措施,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克服困难,转型发展,实现企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资源枯竭型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新路径进行探讨(以通晟公司为例),为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源枯竭型企业的产业现状

(一)企业发展历程

枣庄通晟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座落在山东省鲁南地区枣陶煤田上,其前身是枣庄矿务局山家林煤矿,是一个有着近五十年开采历史资源枯竭的衰老型矿井。2004年因矿井资源枯竭,政策性破产改制成立,改制后,根据国家关闭破产政策,按照破产不闭坑的要求,继续从事原煤生产,正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2007年4月9日,由于矿井透水,井下原煤生产被迫停止,一夜之间,企业赖以生存的煤炭资源不复存在,通晟公司只剩下一些依附煤矿的岗位安置型的非煤厂点,寻找出路、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对此,通晟公司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对实施非煤辅业变主业转型发展进行了探索,以原有非煤产业为基础,强化科技创新,以锻造、液压支柱制造维修、液压支架(大立柱千斤顶)制造维修为重点,向机械加工制造业转型,以非煤产业新动能替代了原煤炭生产的旧动能,同时有效发挥原有煤炭品牌优势开展煤炭加工贸易业务,推进了企业的继续发展,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

(二)生产经营状况

通晟公司破产改制、停止原煤生产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本部单体液压支柱制造维修租赁基地,液压机械制造维修基地,锻铸造基地以及煤炭加工贸易中心等“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主导产业布局。锻铸造基地:先后建设了1000T、1600T、4000T、8000T等四条完备的生产线,奠定了该公司锻铸造基地的基础。年生产各类锻件80余万套,产品涉及矿用机械、汽车、火车、高铁等领域,并形成了刮板、哑铃销系列化。液压机械制造维修基地:主要从事液压支架维修、液压大立柱千斤顶制造维修、各类工程缸体制造等。单体液压支柱制造维修租赁基地:单体液压支柱制造已有三十多年的生产历史,是该公司的主导产业之一,支柱支撑力强、支护方式简单,使用广泛,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具有年生产各系列支柱10万棵以上的能力。煤炭加工贸易中心:继续发挥煤炭品牌、专用线、货台等优势,积极开展煤炭物流贸易、外来煤洗加工、煤炭卸转、货台租赁等业务,为企业创效继续做出了贡献。

2006年,通晟公司的非煤产业总收入不足6000万元。经十多年的发展, 2016年实现总收入2.64亿元,实现利润0.58万元;2017年实现总收入3.45亿元,实现利润9.66万元,上缴税费1291.98万元;2018年实现收入3.86亿元,利润80.86万元,上缴税费1668.48万元;2019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24亿元,利润68.64万元,上缴税费980万元。

(三)新旧动能转换是资源枯竭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实施动能转换对于资源枯竭型企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其三个基本特点是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的传统动能正在逐渐衰竭,只有积极寻找新动能、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动能,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才能真正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发展来说,就是在失去原有发展的主动能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当前这一过程正与国家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势相吻合,正是有效利用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政策,实施二次创业的最佳时机。

2.资源枯竭型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破除制约瓶颈,成为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由于历史原因,资源枯竭型企业非煤产品往往具有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依赖性强的特点。资源枯竭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强化内部管理,推进装备升级、优化生产方式、积极寻找培养新的动能,实施转型发展。通晟公司就是按照国家矿井关闭破产政策,在原山家林煤矿的基础上改制重组的股份制企业,转型初期,该公司迅速调整战略,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大装备升级投入,2014年以来,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8000吨锻造生产线、液压支架再制造生产线、16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生产线,建设了小龙门模具加工中心、12平方数控洗煤机设备、液压支架结构件清砂抛丸机等项目,促成了“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产业布局,培育了企业新的引擎。

3.资源枯竭型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能够使企业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资源枯竭型企业在正常原煤生产时期,大都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规模,其中包括较为广阔的工业广场、大量土地资源、办公设施、车间厂房以及机械设备,有较为完善的供水、供电系统;有大批高管理水平高技能人才和众多优秀技术工人;多年的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客户群体,为市场营销的开展提供了前期保障。以通晟公司为例,2007年遭遇淹井,失去全部煤炭原煤生产,该公司走向非煤转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先后建设了8000T摩擦压力机锻造生产线、厂房,建设了综采液压支架再制造生产线、扩建了综修厂房,同时,该公司通过对闲置设备统一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充分利用闲置设备,使闲置设备充分发挥效能,极大的避免了资源和设备的浪费。

二、资源枯竭型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制约因素分析

以通晟公司为例,转型发展之初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型发展的动能不足

虽然通晟公司的非煤产业起步较早,但多数是围绕服务煤炭生产的小厂点,产品主要依附煤矿,科技含量较低,再加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非煤产业规模很小。2004年改制至2007年矿井被淹期间,公司虽然逐步将主业由煤炭生产向非煤产业发展,但替代产业和产品尚未形成主导力量,散、乱、小的特点仍然较为突出,没有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仍然较低,具有明显的转型发展动能不足的特点。

(二)基础管理的水平较低

2007年通晟公司矿井被淹转型发展时,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战略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从事煤炭开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怎么发展缺少科学的谋划。二是流程管理不科学。将原煤炭生产的管理方法照搬到非煤管理,很多方面与非煤生产经营不相适应。三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资金预算、审批等制度执行不力,企业经营成本较高。

(三)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人员负担沉重。2004年依法破产时有各类职工4092人,2007年,由于矿井停产,除生产一线职工约3200人转迁到其他地区继续从事煤炭安全开采外,该公司还有为矿井服务辅助、非煤小厂点、后勤等2000余人,大部分员工长期从事资源开采服务工作,劳动技能单一,学历文化水平较低,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长期以来习惯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劳动管理制度,思想观念转变缓慢,转岗短时间内很难完成。

三、资源枯竭型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

(一)确立企业转型发展战略

1.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通晟公司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充分认识到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2004年,通晟公司在探索由煤炭开发向非煤产业发展转移进程中,把政策性关闭破产作为实施转型发展的机遇,选择了支持企业近中期发展的战略(即:延续煤炭主业、同步发展非煤、多元持续发展),确立了发展目标。围绕煤炭主业,加大找煤扩量力度,尽可能延长矿井服务寿命,进一步筑牢转型发展的根基;围绕主导优势,加强外部煤炭开发项目,寻找煤炭主业的延伸;围绕液压支柱、锻造、矿山配件等非煤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促其发展壮大,形成龙头产业,并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2.及时调整修正发展战略

2007年矿井关闭后,通晟公司迅速对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主线,全力打造五大产业板块(外部煤矿安全生产、煤炭营销和物流贸易、锻铸造产业、液压机械产业、物业市场化运作)。2016年,该公司提出了“十三五”期间“1126创新行动规划”,即坚持一个发展模式,一个目标工程,“二条线”实施方式,六条创行措施。2018年,提出了建成枣矿集团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机械加工制造基地的目标,明确了内外部市场双拓展和“机械制造作支撑、体制创新激活力、减员瘦身降成本、煤炭营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以及构建“科技创新型、质量效益型、本质安全型、规范高效型、共创共享型”“五位一体”管控体系等企业发展的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公司将2019年定为“高质量发展提升年”,以效益为中心,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1.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拓展产业链

通晟公司在转型发展中,不断优化“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产业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一提双优”(提升装备水平,优化生产工艺,优化劳动组织)建设。液压支柱制造维修基地,新上多台数控车床、调质炉等设备,积极开展外部市场,巩固提升了传统优势。锻造基地,先后建设了4000T、8000T压力机生产线,成为鲁南地区少有的拥有如此大吨位锻造设备的企业,同时不断加大大型刮板、火车、高铁、军工等大型锻造产品的研发力度,在高精尖、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下功夫,成为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引擎。液压机械制造维修基地方面,凭借生产大立柱千斤顶的优势,实施产业链延伸,建设了综采液压支架维修生产线,配置多台配套设备,实现了由生产维修液压支架配件到组装整套支架的转变,成为枣矿集团液压支架主要修理厂,前景广阔。发挥煤炭品牌优势,建设了12平方数控洗煤机设备,扩建货台10000多平方,洗选煤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并且充分发挥货台、专用线优势开展了煤炭卸转、煤炭发运业务,成为该公司一个新的较大创效点。

2.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资源枯竭型企业大多是有着四五十年的老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缺乏活力,影响制约着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以通晟公司为例,2007年矿井停止生产后,为扭转亏损的局面,通晟公司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坚持一厂一策,实施“抓大、放小活小”策略,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强化内部管控、创新管理机制,激发了各单位内生动力。在体制创新方面,该公司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机电设备再制造公司等小厂采取放开经营权,帮助、扶持内部管理的措施,激活了“小厂”的内生动力,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健全“大营销、大经营”体系建设,实施内外双市场共同拓展,传统营销、互联网营销多措并举,使“通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坚持物资采购“双轨制”,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大力开展修旧利废、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实施降本提效。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严重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资源枯竭型企业,一定要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是健全完善公平的竞争机制。本着“能上能下”的原则,对空缺管理岗位可实行考试聘任、择优录取。二是健全完善劳动用工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按照“能进能出”的原则,建立起全员竞聘上岗、择优录取、业绩考核、末位淘汰的职业竞争流动机制。三是健全完善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构建全员岗位绩效管理体系,一线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其它人员以岗定薪,建立上下浮动、工资分配重心向关键岗位、技术骨干和各类人才倾斜的一种弹性工资分配制度,有效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推进科技引领转型发展

资源枯竭型企业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上的引领作用。

1.校企合作,努力筑牢人才高地

自转入非煤产业发展以来,通晟公司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围绕锻造、液压机械等优势产业板块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与山东大学(2007年联合成立山大-通晟锻造机械技术研究室)、浙江大学(2014联合成立浙大-通晟液压机械技术研究室)建立了长期的、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在锻造产业方面,聘请山东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博士生导师赵国群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管延锦教授为技术指导;先后引进了山东大学Unigraphics NX、Cimatron、Deform3D等先进的三维CAD/CAM及有限元分析软件,实现了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并对汽车关键零部件锻造工艺开发上进行指导,成功开发了汽车减震板、摆臂、转向节等产品。在液压产业方面,聘请长江学者、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兵教授和研究员张军辉博士为技术指导,在矿用立柱、千斤顶制造工艺、液压支架再制造技术、工程机械液压缸研发等进行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先后有10多项新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为通晟公司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赢得了发展新空间。

2.搭建平台,全力打造科技领军型创新团队

通晟公司在规范省级技术中心、市级液压机械工程中心、市级机械锻造工程中心科学运作的基础上,先后建设的平台有:枣庄市发改委认定枣庄市机械锻造工程实验室,枣庄市中小企业局认定的“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汽车关键零部件锻造、煤矿支护、液压机械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以张成刚为技术负责人的矿用Φ280/Φ200型液压支架双伸缩立柱研发团队,以王娟为技术负责人的高强度大采高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研发团队,以徐继罗为技术负责人高铁高强度鱼尾板锻造工艺研发团队。在创新平台上不断有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改变了通晟公司产品技术含量低、工作效率低、利润低、市场占有少的被动局面,加快了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是进程,把握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3.注重研发,不断厚植转型升级发展新优势

通晟公司坚持产品、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方面,高铁高强度鱼尾板锻造工艺研发、高强度大采高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研发、矿用液压支架双伸缩立柱的研制等6项先后列入山东省经信委技术创新计划。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连续注油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热锻模具半包围平衡锁损扣、E型螺栓数控车床螺纹加工工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高铁鱼尾板切边、冲孔、校正复合模”、“汽车转向节锻造装置与工艺”、“多用途钻孔平台”等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权。以山东大学管延锦教授为项目负责人,以汽车关键零部件转向节锻造工艺研发为课题,列入2017年度枣庄英才集聚工程,管延锦教授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枣庄英才。以浙江大学徐兵教授为项目负责人,以综采支架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工艺装备研究,列入2018年度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

总之,资源枯竭型企业如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是一个大难题,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对此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除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外,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经济时代,落后必定失去生存空间。作为资源枯竭型、急需二次创业赢得生存的企业,只有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营战略,加快改革,迅速培养应对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本领,才能够摆脱困境,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实现二次创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如何认识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者:李容 来源:《中国市场》2017 年第 13 期

[2] 孙卓龙:《关井破产改制使老企业浴火重生》,2016年12月15日,http://www.snjt.com/info/1225/56121.htm

 

 


热点排行
相关阅读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