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世界煤炭市场一周概览(第46周)
一、全球煤炭市场运行情况
过去的一周,全球动力煤价格普遍回涨,欧洲、南非、美国、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动力煤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俄罗斯煤炭价格西涨东降,印尼不同热值级别的动力煤都小幅下降。
冶金煤价格大幅下降,澳大利亚优质炼焦煤价格周环比下降40美元,美国炼焦煤离岸价每吨下降37美元。
各区域煤炭市场具体情况简要分述如下:
欧洲:过去一周,欧洲煤炭价格回涨至每吨215美元以上。煤炭价格的回涨,主要受到西欧天然气价格上涨,以及预测寒冷天气即将来临、挪威海(Norwegian Sea) Equinor油田的供应将暂时受到限制、南非理查兹湾(Richards Bay)港煤炭供应再次遭受不可抗力、哥伦比亚塞雷洪公司(Cerrejon)通往波利瓦尔港(Puerto Bolivar)的铁路遭封堵导致港口煤炭出口停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西欧ARA港口煤炭库存保持稳定略有增长,环比前一周增加11万吨,微增0.6%。
南非:继欧洲市场价格上涨之后,高热值的南非6000千卡动力煤现货价格也回涨超过180美元/吨。 南非交通运输公司(Transnet)11月18日宣布,该公司将部分恢复通往理查兹湾港铁路线的运输。该铁路线中断是由于11月8日一列火车出轨,公司被迫宣布“不可抗力”。 Transnet计划于11月21日全面恢复交通运输。事故发生时,理查兹湾港煤炭库存由320万吨下降到190万吨。港口运营商被迫推迟煤炭装船,贸易商不得不推迟发货。
11月15日,南非铁路又出现奇事。两列分别装有铁矿石和锰金属的火车在南非和莫桑比克边境相撞。事故预计将对两国的出口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南非通过莫桑比克马普托(Maputo)港的煤炭出口可能受到影响。
美国: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11月17日发布的《煤炭产量周报》(Weekly Coal Production Report)数据显示,截止11月12日当周的煤炭产量约为1170万短吨,环比下降1.2%,同比增长1.2%。年初至今美国煤炭产量累计为5.206亿短吨,同比增长4.1%。
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最近一期《煤炭市场周报》(Coal Markets Report)显示,截至11月11日当周,美国煤炭价格已持续两周持平。东部中阿巴拉契亚地区(Central Appalachia)煤炭价格仍为182.1美元/短吨;北阿巴拉契亚地区(Northern Appalachia)煤炭价格为185.8美元/短吨;中部伊利诺伊盆地(Illinois Basin)地区煤价为186.5美元/短吨;西部粉河盆地(Powder River Basin)煤价为17.15美元/短吨;尤因塔盆地(Uinta Basin)煤价为41.8美元/短吨。
哥伦比亚:11月8日,嘉能可(Glencore)旗下塞雷洪公司(Cerrejon)的前雇员封堵了通往煤炭出口港口玻利瓦尔港(Puerto Bolivar)的铁路,并已持续了11天,226名抗议者要求重新加入公司恢复工作。早在2021年2月,塞雷洪公司为重组和削减成本进行了大裁员。该公司一直试图向政府施加压力,声称这些前员工都是依法解雇的。如果采矿活动停止,哥伦比亚政府预算将每天损失46.8万美元。然而,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彼得罗(Gustavo Petro)不允许使用武力驱散抗议者。
由于早先的暴雨已经对煤炭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铁路阻塞导致港口的煤炭库存进一步枯竭,玻利瓦尔港已经连续9天停止煤炭出口。10月份该港口煤炭出口仅100万吨,只相当于上年同期的一半。
印度尼西亚:印尼热值5900 GAR动力煤价格继续小幅下降至170美元/吨。但印尼当局宣布,计划在2023年向国内市场增加煤炭供应4000万吨至1.61亿吨,正如之前报道的那样,这不仅是因为希望排除今年年初禁止煤炭出口的情况,还因为有三个新的燃煤电厂即将投入运营,初期总装机容量为530万千瓦(它们每年将消耗约2300万吨煤炭),并且还预计新冠疫情后经济的复苏增长,印尼国内煤炭消费需求将反弹增长。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高热值的6000千卡动力煤价格恢复到335美元/吨以上的水平。煤炭市场价格上涨部分由于澳大利亚拖船公司斯维策(Svitzer)与代表拖船工人利益的工会之间发生激烈冲突的影响。双方主要分歧是工会和斯维策公司之间新协议条款未能达成一致。斯维策公司准备从2022年11月18日开始停止作业,因为谈判已经徒劳地进行了大约3年,工会的行动伤害了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事态发展出现负面的情形,船舶拖曳将在Svitzer运营的 17个繁忙的港口停摆,包括纽卡斯尔港(Newcastle)和肯布拉港(Kembla)煤炭码头。然而,11月17日,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Commission)命令斯维策公司取消停工计划,因为这将对澳大利亚经济造成重大损害。
炼焦煤市场:
由于欧洲和亚洲冶金行业需求疲软,澳大利亚冶金煤价格指数持续承压,大幅回落跌破300美元/吨。在欧洲,由于需求低迷,阿塞洛-米塔尔(ArcelorMittal)将从12月起关闭其位于法国Fos-sur-Mer工厂的两座高炉。在亚洲,越南和发公司(Hoa Phat)已经关闭了两家冶炼厂7座高炉中的5座。因此,几艘运送冶金煤的船只可能最终流入现货市场。市场参与者表示,还有其它一些钢铁企业将过剩的冶金煤返还市场。在印度钢铁和冶金用煤库存高企的背景下,印度钢铁生产商对购买原材料的兴趣减弱。
全球钢铁行业普遍不振,冶金煤需求疲软,价格也出现大幅下降。11月18日(周五),普氏(Platts)价格指数显示,澳大利亚峰景矿优质硬焦煤(HCC)离岸价(FOB)由前一周的每吨300.5美元降至260.75美元,环比下降近40美元。
同期,美国东海岸汉普顿道(Hampton Roads)港口优质硬焦煤离岸价格由前一周的每吨296美元回落至259美元,环比下降37美元。
二、区域煤炭市场价格变化
华南地区:11月18日当周,5500千卡动力煤华南到岸价(CFR South China)为171.75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降9.54美元/吨。
京唐港:截至11月18日,一线主焦煤(低挥发份优质主焦煤)京唐港到岸CFR价298美元,环比价格不变;京唐港库提价为2550元,环比也没变化。二线主焦煤(中挥发份优质主焦煤)京唐港到岸CFR价255美元,环比无变化;京唐港库提价为2200元,环比也无变化。
中蒙口岸:截至11月18日,甘其毛都口岸焦精煤报价1910元/吨,周环比上涨30元/吨;策克口岸1/3焦煤报价1310元/吨,周环比持平。
印尼: 11月18日当周,热值6500 GAR动力煤离岸价为239美元/吨,环比下降9.16美元;5800 GAR动力煤离岸价为161.01美元/吨,环比下降5.45美元;5000 GAR动力煤离岸价为123.44美元/吨,环比下降3.85美元;4200 GAR离岸价为87.33美元/吨,环比下降0.74美元;3400 GAR离岸价为54.52美元/吨,环比上涨0.94美元。
欧洲:11月18日当周,西欧ARA港6000千卡NAR动力煤到岸价为202.54,环比前一周上涨14.08美元;5700千卡NAR动力煤到岸价为190.52美元/吨,环比上涨12.52美元。
南非:11月18日当周,理查兹湾港(Richards Bay)6000千卡NAR动力煤离岸价为181.7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上涨9.15美元/吨;5700千卡NAR动力煤离岸价为173.52美元/吨,环比上涨9.28美元;5500千卡NAR动力煤离岸价为147.03美元/吨,环比上涨3.18美元。
美国:11月18日当周,东海岸汉普顿道港口(Hampton Roads)6000千卡NAR动力煤离岸价为206.05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上涨2.93美元。
哥伦比亚:11月18日当周,玻利瓦尔港(Puerto Bolivar)动力煤离岸价为198.0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上涨4.0美元。
澳大利亚:11月18日当周,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港(Newcastle)6000千卡NAR动力煤离岸价为334.72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上涨28.22美元;5500 NAR离岸价为135.57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降1.59美元。
俄罗斯:11月18日当周,波罗的海(Baltic)港口高热值动力煤离岸价为116.83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上涨1.83美元;黑海区域市场高热值动力煤塔曼港(Taman)离岸价129.17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上涨4.42美元;亚太区域市场东方港6000千卡NAR动力煤价格为186.21美元/吨,环比下降1.46美元;5500千卡NAR动力煤离岸价为160.17美元/吨,环比下降2.21美元。
三、国际海运费价格
四、重要事件、新闻
1、欧洲能源监测机构:今冬气温料更温暖,能源危机或可缓解。
2、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碳排放将创新高。
3、世界经济形势严峻,OPEC年内第五次下调2022年石油需求预期。
4、俄罗斯政府批准将明年铁路货运费提高8%。
5、俄罗斯政府表示2023年年初将不对动力煤和炼焦煤征收出口关税。
6、法国电力公司警告:法国今冬可能面临电力短缺。
7、德国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建设完工,还有5个在建设中。
8、美国自由港LNG出口12月中旬重启。
9、美国铁路罢工危机重现,煤炭出口可能再次面临新威胁。
10、哥伦比亚塞雷洪公司煤炭出口铁路线遭封堵。
11、澳大利亚东南部再遭洪水袭击。
12、南非国有交通运输公司Transnet忙于应对理查兹湾运煤卡车的拥堵。
13、土耳其提高其2030年减排目标,并表示2053年实现碳中和。
14、联合国公布COP27协议草案,未承诺淘汰所有化石燃料。
15、今年前10个月全球海运煤炭贸易量同比增长3.9%。
1、欧洲能源监测机构:今冬气温料更温暖,能源危机或可缓解。据财联社11月14日消息,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表示,欧洲大陆今冬气温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可能性较大,这可能会缓解紧张的取暖燃料市场。哥白尼的科学家们周日在他们最受关注的季节性预测报告中指出,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北海沿岸地区的气温几乎肯定会超过历史平均水平。该机构对天气变暖的肯定程度较上个月有所上升。上月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月。哥白尼报告说,几乎整个欧洲的气温都比1991年至202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大约两度,只有冰岛和土耳其的气温略低于平均水平。本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也表示,在过去30年中,欧洲的变暖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异常的高温可能会降低对天然气的需求,欧洲国家此前一直在急于储气以应对寒冬。俄乌冲突将燃料价格推至创纪录高点,引发了整个地区的生活成本危机。哥白尼报告称,在英国大部分地区、中欧和南欧,气温有50%到60%的可能性将显著高于历史正常水平。气温升高将有助于防止稀缺的天然气储备枯竭。在这之前,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写道,“大多数天气模型预测,2022年剩余时间的气候条件相对温和,即使在2023年开始寒冷的情况下,也可能有足够的天然气来满足需求。”哥白尼模型综合了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的数据。欧盟的这个项目使用了来自全球卫星、船舶、飞机和气象站的数十亿次测量数据进行月度和季节性预报,得出的结论是2019年是欧洲大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在全球范围内,哥白尼报告称,美国中部和南部以及中国、日本和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能源市场的冬季气温将远高于正常水平,这是一个信号,表明长期的全球变暖趋势正在影响经济。
2、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碳排放将创新高。据法新社报道,11月11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经历疫情导致的下降后,2022年,由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超过此前的纪录。这项发表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将近乎恢复到2019年时的水平。根据“全球碳计划”组织科学家的判断,按照这一速度,今后9年内避免全球气温升幅超过1.5摄氏度的概率只有二分之一。据科学家测算,今年化石燃料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21年增长1%,达到366亿吨,这要比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的水平还要高一点。这种增长主要是由航空交通恢复带来的石油消耗以及煤炭使用拉动的,二者分别增长2.2%和1%。自2014年以来逐渐下降的煤炭排放今年将增长1%,预计将恢复甚至超过当年的创纪录水平。报道介绍,“全球碳计划”召集了80个机构的100多名科学家,每年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剩余的“碳预算”,即全球气温升幅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时二氧化碳的排放上限。研究指出,按照目前“碳预算”消耗的节奏,只有一半的机会在今后9年内实现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最高目标。在全球主要污染排放地区中,印度的化石燃料排放反弹幅度在2022年将是最大的,增长6%。美国将增长1.5%,中国为-0.9%。受到能源危机影响的欧盟将下降0.8%,其中天然气排放下跌10%,煤炭相关排放增长6.7%,石油排放增长0.9%。
3、世界经济形势严峻,OPEC年内第五次下调2022年石油需求预期。华尔街见闻11月15日消息,继在10月月报中大幅下调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后,OPEC在最新月报中再度强调,鉴于通胀高企、利率上行等宏观经济挑战,将自今年四月以来第五次下调今年石油需求预期,并且同步下调明年预期。在11月14日周一公布的OPEC月报中,该组织表示,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同比增加2.6%至255万桶/日,较上月预期减少10万桶/日,而明年的石油需求增长也被下调至224万桶/日,较上月预期减少10万桶/日。OPEC强调称:在2022年四季度,全球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充满重大不确定性......下行风险包括通胀高涨、主要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众多地区主权债务高企、劳动力市场趋紧,以及供应链持续紧张。全球经济的重大不确定性,叠加全球衰退所引发的担忧,加剧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的风险。与此同时,为保持石油市场平衡,OPEC表示已采取了减产行动。在上个月将今年四季度的石油日产量预期下调44万桶后,此次又将其下调52万桶。对此OPEC在报告中写道,这意味着OPEC及其盟友在上月达成的每日减产200万桶的协议,应该能够将石油产量降至能够促使市场达成平衡的水平,即便减产措施尚没有完全实施。OPEC持续减产后,市场或将出现供给不足。回顾今年大部分时间,全球石油市场持续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上季度每日供应过剩量已激增至110万桶,预计今年每日供应过剩量或将达到30万桶。OPEC表示,预计四季度每日石油产量需达到2892万桶以此来满足需求。与该组织13个成员国在10月份的日产量相比,这一水平已减少约57.4万桶,随着OPEC及其盟友采取减产行动,供应过剩的石油或将持续减少,甚至可能出现供给不足,叠加该组织预计石油需求将在明年一季度出现季节性反弹。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预计只有部分OPEC成员国会执行已商定的减产计划,其中沙特和阿联酋等石油大国将成为减产主力,而其他成员国由于多年投资不足或国内政局不稳,产量已经低于配额。OPEC+将于12月4日召开会议,对2023年的生产政策进行讨论,而当日也是欧盟禁止从海上进口俄罗斯原油“大限”的前一天。在上周于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拉·阿齐兹·萨勒曼重申,OPEC+将在生产政策方面保持“谨慎”。
4、俄罗斯政府批准将明年铁路货运费提高8%。据塔斯社11日报道,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联邦反垄断局提出的关于铁路货运费提高8%的提议,并在法律信息门户网站发布了相应的法令。文件提到,现行的货运相关费用以及利用公共铁路基础设施进行货运服务的费用,将在2023年上调8%。俄罗斯政府还批准将取消煤炭铁路运输折扣率的规定延长至2023年底。从2023年开始,铁矿砂及精矿的铁路运费将飙升近1.5倍。
5、俄罗斯政府表示2023年年初将不对动力煤和炼焦煤征收出口关税。据外媒近期消息,俄罗斯政府表示不会在2023年年初对动力煤和炼焦煤征收出口关税。不过,政府将在明年第一季度监控市场状况。此前,曾预想如果动力煤出口FOB价格超过150美元/吨,炼焦煤FOB 价格超过170美元/吨,那么将按税率40%对出口煤炭收取税费,并预计从煤炭出口关税中俄罗斯国家预算可获得额外收入约5亿美元。然而,尽管暂时取消了明年初的出口关税,煤矿企业仍将面临将增加税收负担。俄罗斯政府要求,从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矿产勘探税MET (mineral exploration tax)将扩大到把动力煤、炼焦煤以及无烟煤都列入征税范围,这样一来可以为国家预算增加2亿美元。
6、法国电力公司警告:法国今冬可能面临电力短缺。央视网11月16日消息,欧洲受到制裁反噬,多国陷入能源困境。由于本国核能占到电力供应的大部分,法国此前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过,据报道,法国电力公司近日警告说,法国今年冬天也可能会面临电力短缺。法国电力公司负责运营法国国内所有的核电站,供应了法国大约70%的电力。法国电力公司警告说,法国现有56个核反应堆,约半数因管道受腐蚀等原因已停止并网、接受检修。据他们的统计,14日早上,56个核反应堆中,只有31个在并网运行。法国电力公司警告,今年冬季用电量增加时,法国可能面临电力短缺问题。为了避免出现大面积断电的情况,法国政府已经呼吁各地方政府、工商业、家庭等节电,一旦出现电力紧张的情况,政府将发出供电预警。法国电力公司同时表示,他们计划在12月或者明年1月,争取有40个以上核反应堆并网发电。法国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生产国,但由于老旧核电站维护等问题,该国大型核反应堆的发电量已跌至数十年来的低点。法国电力公司表示,这导致法国从电力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2021年上半年,法国仍是电力净出口国,净出口21.5太瓦时,但到2022年上半年,法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净进口2.5太瓦时。受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噬,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法国上个月还被迫重启了一座今年3月刚刚关停的煤电厂,试图保障今年冬季的供电。
7、德国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建设完工,还有5个在建设中。央视财经11月19日消息,俄乌冲突发生以后,为了填补俄罗斯天然气的缺口,德国等欧洲国家一直在四处“寻气”。15日,德国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建设完工。通过这一装置进口第一批液化天然气还需要等到明年。这里是位于德国西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威廉港。德国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15日在这里完工。负责建设的德国能源巨头尤尼珀公司表示,首艘液化天然气船将于12月中旬停靠港口。预计2023年1月开始,德国可以通过该设施进口液化天然气。德国威廉港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项目负责人克里斯蒂安·扬岑表示:这一装置是德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通过这一装置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可以覆盖8%的德国天然气消费量。2021年4月,德国尤尼珀公司因预期需求量不足,暂停了威廉港的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建设。但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面临能源危机,尤尼珀公司在今年5月重启了威廉港的建设计划。目前,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的储气量已经达到100%,但即使是100%的储气量也只够大约10周的使用量,因此,德国仍急需液化天然气装置保障进口。除了刚刚完工的这一接收装置,德国还有5个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在建设中,全部建成需要等到2023年年底,6个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都建成后,可覆盖德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气消费量,大约相当于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向德国的供气量。俄乌冲突发生之后,德国等欧洲国家寻求天然气来源多样化。其中,美国输欧洲天然气量大涨。船舶跟踪机构克普勒公司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洲的出口飙升了近150%。但美国高价出售天然气引发德国不满,德国官员指责美国以过高的价格向德国供应天然气,借俄乌冲突发战争财。德国《柏林日报》称,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洲终端客户来说极其昂贵,同时也为供应商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利润。根据美国商业内幕网今年10月披露的数据,当时,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的利润。
8、美国自由港LNG出口12月中旬重启。据财联社11月19日消息,美国东部时间周五,主要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商自由港(Freeport)明确表示,计划将于今年12月中旬开始初步生产,但要等到明年3月份才能全面恢复运营。近期以来,关于自由港LNG终端何时重启的消息引发了天然气市场的剧烈波动。上周社交媒体上传出自由港终端将长期关闭的说法,导致美国天然气期货大幅下挫。但在该公司否认了这一说法之后,美国天然气期货本周一一度大涨8%。自由港今日官宣具体重启时间之后,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快速下挫,但波动幅度相对有限,最新下跌1.3%。该公司表示,截至11月14日,90%的重建任务已经完成。在通过管理机构审查和核准之后,将会恢复生产。自由港位于得州墨西哥湾,每天接收约2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占美国LNG出口能力的16%。今年6月,自由港意外发生爆炸事故,被迫停止运营至今。根据此前公布的计划,自由港原定于11月初至中旬至少恢复部分服务。多年来,美国的LNG出口一直在稳步增长。自俄乌冲突之后,尤其是北溪管道被爆破之后,美国的LNG供应对欧洲国家来说变的至关重要。日本最大的LNG买家JERA在10月底表示,自由港停摆将带来1,100亿日元(7.51亿美元)的损失,主要是由于从现货市场购买替代燃料的成本上升。自由港的另一个客户Osaka Gas指出,它也因自由港而遭受了财务上的影响。今年8月份,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创下了90美元/百万英热的历史纪录,相比之下,今年美国天然气的平均价格约为7美元/百万英热。在LNG供应充足、消耗减少以及冬季储气库几乎装满的情况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不会出现天然气短缺问题。许多分析人士预测,尽管俄罗斯供应减少了,但欧洲大陆将有足够的燃料度过这个季节。然而,任何超出预期的需求飙升,都可能重新带来库存迅速消耗的风险。本周一份寒潮预告致使欧洲天然气价格单日暴涨20%,便体现了欧洲天然气供应的脆弱性。
9、美国铁路罢工危机重现,煤炭出口可能再次面临新威胁。财联社11月18日消息,今年9月,美国刚惊险避免了一场全国性的铁路大罢工,但现在,这场危机又在再次逼近。美国铁路或再次出现大规模罢工。11月14日 ,美国小型国际锅炉制造商兄弟会投票否决了全国货运铁路协议,成为第三家拒绝该协议的铁路行业工会。截至目前,在美国12家铁路工会中,7家工会投票同意,3家工会否决,还有2家则尚未完成投票。目前,仅剩美国最大的两个铁路工会尚未投票,并定于11月20日进行投票。如果到时他们的投票结果也是否决,那么美国预计有超过12.5万名铁路工会成员可能举行罢工,这意味着大量铁路货物的运输可能暂停,铁路大罢工的危险将席卷整个美国。在今年干旱天气影响下,美国密西西比河水位降至创纪录低位,驳船已经无法漂浮,美国许多大宗商品已经无法通过水路进入出口市场;同时,由于卡车运输成本也过于高昂,令人望而却步。在这一情况下,铁路已经成为煤炭等大宗商品最为仰赖的运输途径。然而,现在他们又面临美国铁路罢工的新威胁。
10、哥伦比亚塞雷洪公司煤炭出口铁路线遭封堵。据外媒报道,11月12日,哥伦比亚煤炭生产商塞雷洪公司(Cerrejon)表示,一支由公司前员工组成的队伍近日封锁了煤矿通往加勒比海岸的主要铁路线,这一铁路线用于将煤炭运输至主要出口港玻利瓦尔港。据了解,封锁的公路和铁路线位于瓜希拉省(La Guajira)一处露天煤矿附近,是哥伦比亚最大的煤矿之一。2021年,该煤矿煤炭产量为2340万吨。哥伦比亚当地公路和铁路遭封锁并不罕见。今年10月下旬,塞雷洪公司位于拉瓜希拉省煤矿周边的公路和铁路线曾遭遇13处非法封锁,该煤矿被迫停产。塞雷洪公司在一份公告中表示,这些员工于20个月之前被解雇,但如今他们要求重返岗位。
11、澳大利亚东南部再遭洪水袭击。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气象部门近日表示,受拉尼娜天气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多地连日来暴雨天气持续,再次引发洪水。澳大利亚东南部也是澳洲的煤炭主产区。据了解,过去一周,新南威尔士州西南部、维多利亚州东北部等地连降暴雨,河流水位激增,洪水冲垮桥梁、侵袭农场和民宅,造成人员被困。另外,降雨天气还导致数千人大规模数疏散、流离失所。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由于降雨持续,未来澳洲东南部可能将持续遭到洪水袭击。据报道,这已经是今年以来澳大利亚第四次迎来大规模洪水,主要是受罕见的“三重”拉尼娜天气影响。另外,该机构还表示,由于拉尼娜天气持续,叠加海水温度升高、印度洋偶极子(IOD)以及正位相南半球环状模(SAM)的影响,预计澳大利亚东海岸这种降水量高于往年的天气将持续至明年2月末。
12、南非国有交通运输公司Transnet忙于应对理查兹湾运煤卡车的拥堵。据路透社(REUTERS)11月17日消息,南非国有交通运输货运公司 Transnet 正在其理查兹湾港口清理运输煤炭和其他商品的卡车堵塞,前一周由于铁路列车出轨导致更多的货物转向公路运输。11月8日,一列载有出口煤的列车在前往理查兹湾港铁路线途中的“北部走廊”发生脱轨倾覆事故,事故发生后,该公司已就“北部走廊”运输发布不可抗力声明。据了解,截止11月14日,该公司已将北部走廊所有97节脱轨车厢全部清除,但不可抗力尚未解除。16日,南非国家货运公司表示,前往理查兹湾港的卡车数量越来越多,公司已启动应急计划来应对由此造成的拥堵情况。自俄乌武装冲突爆发以及对俄煤炭禁运令生效以来,欧洲国家对南非煤炭的需求激增。不过,南非当地铁路运力不足、基础设施维护不善,一直是阻碍南非寻求扩大煤炭出口的巨大障碍。
13、土耳其提高其2030年减排目标,并表示2053年要实现碳中和。据外媒报道,11月15日,土耳其环境部长穆拉特·库鲁姆(Murat Kurum)表示,土耳其政府计划将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由目前的21%提高至41%。库鲁姆在埃及举行的联合国COP27气候变化大会上表示,土耳其目标是至少在2038年碳排放达峰,2053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土耳其正式通过了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并于去年10月份提交了其首个国家自主贡献(NDC)计划。该计划涵盖了各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所做的努力。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土耳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为5.239亿吨。该国预计,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11.75亿吨。“过去30年来,土耳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因此在制定减排方案时,我们并不会偏离历史排放路径。”路透社援引土耳其可持续经济与财务协会董事班吉苏·奥兹克(Bengisu Ozenc)表示。另外,土耳其还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激励措施,并计划于2023年在阿克库尤核电站启用首个核反应堆。当四个核反应堆全部投产后,该核电厂预计将供应土耳其10%的电力。
14、联合国公布COP27协议草案,未承诺淘汰所有化石燃料。财联社11月17日消息,周四(1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公布了一份COP27气候协议的初稿。这份初稿被标记为“非正式文件”,基本上重申了去年格拉斯哥COP26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即“加快采取措施,逐步淘汰有增无减的燃煤发电,并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该协议草案本周有待修订。对于那些有意推动淘汰所有化石燃料(不仅仅是煤炭,还包括石油天然气等)的国家来说,该初稿是令人失望的。在COP27会议上,印度带头要求逐步减少所有化石燃料的使用,得到了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支持。然而周四的这份“非正式文件”并没有像印度等国在会议上所要求的那样,而是选择推迟对逐步淘汰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做出承诺。这份初稿暴露出一个重大分歧,即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气候脆弱国家之间的分歧。石油生产国出于利益不愿做出淘汰承诺,而气候脆弱国家渴望迅速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量问题悬而未决。除化石燃料淘汰问题外,初稿还强调,目前各国在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需求方面还远远不够。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点是,各国呼吁多边开发银行为扩大气候融资做出更多努力。该文件提出,到2025年,多边开发银行应该在不加重国家预算债务负担的情况下,将提供的资金增加三倍。此外,该文件还延续了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的承诺,强调在所有层面尽一切努力实现《巴黎协定》温度目标的重要性。不过,初稿中没有包括“建立赔偿损失和损害基金”的细节,而是将损失损害基金的相关事项列入峰会议程,为这个有争议的话题的谈判提供了时间。“损失损害基金”是岛屿国家等气候脆弱国家的一个关键诉求。人们对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感到担忧。智库E3G的气候政策顾问Tom Evans表示,“这(该初稿)更像是一个许多想法交织在一起的文本…里面有很多让各方都不喜欢的东西。”
15、今年前10个月全球海运煤炭贸易量同比增长3.9%。据意大利船舶经纪与服务集团班切罗・科斯塔(Banchero Costa)近期发布的市场周报,其援引路孚特(Refinitiv)船舶航运跟踪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全球海运煤炭贸易装运量为9.946亿吨,比2021年同期的9.57亿吨增长3.9%,但仍然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10.674亿吨。船运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的海运煤炭贸易走势显得十分积极。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海运煤炭出口装载量仅为2.573亿吨,同比下降4.8%;第二季度,海运煤炭出口装载量增长到3.137亿吨,同比增长8.5%;第三季度,海运煤炭出口装载量为3.17亿吨,同比增长6.2%。
(编辑: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