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世界煤炭市场一周概览(2023年第14周)
一、全球煤炭市场运行情况
过去的一周, 全球炼焦煤价格和动力煤价格都出现全面下降,价格回落正越来越体现煤炭市场逐渐进入市场淡季的特征。有人说如果淡季价格不下降,那么何以称之为淡季。这两年淡季不淡、旺季过旺实属异常。现在随着传统淡季的到来,供需关系趋于宽松缓和,价格有所回落,正说明煤炭市场向正常状态回归。淡季为淡,也才能成就旺季更旺。
国际动力煤:截至4月6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NEWC5500大卡动力煤FOB现货价格122.6美元/吨,周环比下降1.8美元/吨;西欧ARA60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141.0美元/吨,周环比下降4.0美元/吨;南非理查兹港动力煤FOB现货价110.3美元/吨,周环比下降4.8美元/吨。
国际炼焦煤:截至4月7日(周五),澳大利亚峰景矿优质硬焦煤(HCC)离岸价(FOB)跌破300美元关口,降为293.0美元/吨,环比前一周每吨下降9美元,与年初价格295美元/吨已基本相当。同时,美国东海岸汉普顿道(Hampton Roads)港口优质焦煤离岸价下降到275美元/吨, 环比前一周每吨下降12美元,也与年初的278美元价格水平基本接近。
二、区域煤炭市场价格变化
华南地区:4月7日,发热量5500千卡进口动力煤华南到岸价(CFR South China)为133.5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价格持平。印尼NAR3800千卡动力煤华南到岸价报收82.3美元/吨,环比前一周每吨下降0.7美元;NAR4700千卡动力煤华南到岸价报收102.8美元/吨,环比前一周每吨上涨0.8美元。
截至4月7日,广州港印尼煤(Q5500)库提价1130.0元/吨,周环比下跌2.0元/吨;广州港澳洲煤(Q5500)库提价1145.0元/吨,周环比下跌2.0元/吨。
京唐港: 4月7日,进口一线主焦煤(低挥发份优质主焦煤)京唐港到岸价(CFR)为305.0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降10美元;京唐港库提价为2550元/吨,与前一周价格持平。进口二线主焦煤(中挥发份优质主焦煤)京唐港到岸价(CFR)为265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降5美元;京唐港库提价为2400元/吨,也与前一周价格持平。
中蒙口岸:4月7日,甘其毛都口岸焦精煤报价1860元/吨,周环比下降120元/吨;策克口岸1/3焦煤报价1260元/吨,周环比下降50元/吨。
欧洲:4月7日当周,西欧ARA港口6000千卡NAR动力煤到岸价为141美元,环比前一周下降4美元。
南非:4月7日当周,理查兹湾港(Richards Bay)6000千卡NAR动力煤离岸价为110.25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降4.8美元/吨。
澳大利亚:4月7日当周,5500 NAR离岸价报价119.5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降1.7美元。
印尼:4月7日当周,印尼3800 GAR离岸价为73.5美元/吨,周环比下降1.5美元/吨;4600 GAR离岸价为102美元/吨,周环比下降0.5美元/吨。
俄罗斯: 4月7日当周,俄罗斯5500千卡动力煤远东东方港离岸价为123美元/吨左右,环比前一周持平。
三、国际海运费价格
四、重要事件、新闻
1、一季度世界三大天然气市场价格全都下跌,但预计今年全球市场供需仍将紧平衡。
2、2023年国际天然气价格仍将高位波动。
3、壳牌报告称欧洲需求迅速增长,将长期主导全球LNG贸易。
4、一季度原油市场遭遇突发利空冲击,二季度价格或有走高空间。
5、俄罗斯3月石油日产量减少约70万桶,比减产计划高出40%。
6、原油价格年底是否将涨破每桶105美元?
7、欧佩克+减产后,沙特上调5月销往亚洲石油售价。
8、OPEC+使出减产杀手减,耶伦很不满:这是在“背刺”美国。
9、暴跌60%,白色石油彻底跌麻了。
10、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五个新趋势。
11、美国2026年燃煤发电能力将比峰值时期下降一半。
12、南非政府宣布终止电力国家灾难状态。
13、今年前2个月德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6%。
14、2023年一季度俄罗斯铁路煤炭运输量同比增长0.7%。
15、一季度印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9.8%。
16、蒙古国一季度煤炭出口同比增长4.7倍。
1、一季度世界三大天然气市场价格全都下跌,但预计今年全球市场供需仍将紧平衡。市场资讯4月4日消息,今年一季度受北半球暖冬天气影响,全球主要天然气消费市场并未出现预期的增长,加上较稳定的LNG供应和充足的天然气库存,却给天然气相关价格指数带来了较大的下行压力。欧洲地区受气温偏高影响,天然气采暖需求降低,叠加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自主削减天然气消费计划,欧洲天然气消费疲软,储气库库存持续处于高位,TTF期货价格不断走低,并跌破俄乌冲突前水平。亚洲地区受高气价影响,整体消费需求较弱,拉低LNG进口需求,使JKM期货价格不断走低,并与TTF期货价格呈现高度相关性。受欧洲LNG进口需求较预期低、国际LNG现货价格持续走低等利好因素影响,一季度亚洲地区LNG进口量环比增加400万吨左右,与202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日本受温和天气和核能发电增加影响,进口量同比降低6.6%;韩国受燃煤发电降低、LNG需求上升影响,进口量同比增长5.4%;中国受高气价和进口管道气增加对LNG的替代影响,一季度进口量同比下降1.7%。北美地区,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告,截至3月24日,美国天然气库存量为525亿立方米,环比减少1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5亿立方米。加之美国天然气生产仍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国际LNG需求下降,导致美国出口下降并推动HH期货价格出现回落。因爆炸和火灾已关闭8个月的美国Freeport LNG项目已经恢复部分出口。今年全球LNG市场预计仍将保持供需紧平衡状态。俄罗斯输往欧洲的管道气量仍将进一步降低,欧洲LNG进口需求仍保持高位并将小幅增长。随着冬季供暖结束,欧洲仍需要大量的LNG来完成补库,短期供应灵活性丧失,意味着价格上行风险仍然很大。天然气市场增长重心将逐渐回到亚洲。日本LNG需求稳中有升。中国天然气需求将重新实现正增长,LNG进口将温和增长。美国天然气产量可能继续增加,区域内需求增长有限,出口继续增长。二季度欧洲与亚洲国家之间的LNG进口竞争或更为激烈。
2、2023年国际天然气价格仍将高位波动。能源情报4月2日消息,今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供应紧张将有所缓解。考虑到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欧亚两大地区的消费和库存状况、全球LNG出口设施供应量等主要影响因素,预计2023年全球天然气供应紧张状态将会缓解,但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风险仍存。2023年,“北溪–1”管线修复的可能性极低,尽管“北溪–2”有一条管线可以通气,且俄罗斯释放出可以通过亚马尔管线增供天然气的意愿,但基于对综合地缘政治局势、欧盟摆脱对俄依赖目标以及俄土商议的建立天然气枢纽对欧洲输气尚未进入实施阶段等判断,2023年俄罗斯出口至欧洲的管道气大概率维持在当前水平,2023年欧盟进口的俄管道气相比2022年将再下降380亿立方米。依照目前欧盟“减少天然气需求措施”的执行力度,预计2023年能够实现相比2021年削减15%的目标(2022年全年约13%),2023年欧洲天然气消费将在2022年基础上再降低70亿立方米。从俄罗斯管道气进口量和天然气需求变化分析看,2023年欧盟需要比2022年多准备310亿立方米的资源。除俄管道气外的其他主力管道已接近满负荷运行,短期内增量资源获取将主要来自储气库库存和LNG进口2种方式。若全部通过储气库库存平衡,预计2023年3月末欧盟的库存将同比增加300亿立方米,基本能够平衡所需的资源增量,但也意味着2023年末难以实现如2022年末同样高的库存目标。若全部通过增加LNG进口实现,尽管新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和现有再气化终端的扩建将使欧盟2023年的再气化能力比2021年增加约25%,但2023年全球新增的LNG供应十分有限,意味着要把更多的全球资源从其他地区吸引至欧洲。然而,2023年欧洲想要吸引与2022年同等规模的LNG,难度会更大,一方面,部分亚洲国家LNG需求将复苏,另一方面,在消费受资源短缺而被抑制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持续下跌,部分需求将被重新唤起。另外,2022年天气相对温和,而2023年的天气变化情况尚不可知,对天然气消费的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综合来看,2023年春季比2022年春季的库存状况明显乐观,欧盟有充足的能力和经验,通过调节消费、消耗库存、增大LNG进口应对俄管道气的缺口,但风险仍可能出现在三、四季度,因为欧盟在度过夏季需求小高峰之后,需要加大LNG进口以保证2023–2024年的冬季前库存水平维持在85%的安全线以上。综合供需两侧关键影响因素判断,2023年国际天然气价格仍将在相对高位上宽幅波动。TTF仍将升水JKM,但升水幅度下降。与原油挂钩的LNG长约价格可能受到国际原油价格降低而有所回落,会明显低于现货价格。
3、壳牌报告称欧洲需求迅速增长,将长期主导全球LNG贸易。能见派4月5日信息,壳牌最新发布的2023《液化天然气(LNG)前景报告》显示,在未来两年内,欧洲对LNG需求的增长将加剧与亚洲对有限新增供应的竞争,并可能在更长时期内主导全球LNG贸易。该报告显示,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在2022年进口了1.21亿吨LNG,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60%,使其能够承受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进口量骤降带来的影响。中国LNG进口量下降了1,500万吨,叠加南亚买家进口量减少的因素,使得欧洲国家获得了足够的天然气,避免了供应短缺情况的出现。欧洲对LNG需求的迅速上升将价格推至历史新高,并引发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随着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减少,并得益于西北欧新的LNG接收站的快速发展,LNG逐步成为保障欧洲能源安全愈发重要的支柱。相比之下,中国在全球LNG市场的角色正在从一个快速增长的进口市场逐步发展为具有平衡全球市场能力的更灵活的角色。“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导致市场产生了结构性变化,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行业。” 壳牌集团能源市场执行副总裁Steve Hill表示,“这一事件的发生也突显了以签署更长期合约的战略性方式确保可靠供应,避免价格飙升的必要性。”俄罗斯管道天然气流量下降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和监管干预。欧洲各国政府纷纷通过优先考虑LNG进口和快速新建LNG接收站等方式加强能源安全并保护其经济免受高能源成本的影响。报告显示,2022年,欧洲的LNG需求增长迫使其他买家减少进口并转向其他燃料,从而产生了更多排放。全球LNG价格高企导致南亚LNG进口量下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进口了更多燃料油以尽量减少电力供应短缺,印度则使用了更多煤炭。全球LNG贸易量在2022年达到3.97亿吨。根据行业预测,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量将达到每年6.5亿至7亿多吨。为避免可能在2020-2030年后期出现的供应短缺,更多天然气液化项目的投资是必需的。报告认为,减少天然气和LNG供应链排放的新技术将有助于巩固其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关注低碳气体(包括可再生天然气、合成天然气、氢气和氨)的开发和布局,以确保未来更具持续性的能源安全。
4、一季度原油市场遭遇突发利空冲击,二季度价格或有走高空间。市场资讯4月6日季度分析预测信息资讯,2023年第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先稳后跌。以布伦特为例,季度均价为82.1美元/桶,环比-7.41%,同比-16.14%。季度末价格与季度初相比,下跌7.15%。布伦特季度最高点为88.19美元/桶,季度最低点为72.97美元/桶。第一季度行情走跌的主要原因是:欧美银行业风险凸显,抑制经济信心,对原油需求预期形成拖累。第一阶段(1月3日-3月10日):这一阶段布伦特价格基本维持在80-85美元/桶的区间窄幅震荡,空好博弈姿态明显,中国经济及亚洲需求向好及OPEC+坚定减产立场的利好,对抗欧美经济衰退忧虑及美国商业原油累库带来的利空。第二阶段(3月13日-3月31日):这一阶段布伦特跌幅一度超9.6%,3月下旬逐渐回升修复。本阶段油价跌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硅谷银行突发破产,欧洲瑞信银行股价暴跌,欧美银行业风险暴露,导致市场对西方经济和原油需求前景的担忧加剧。所幸银行业问题没有扩大化,忧虑及恐慌情绪在季度末逐渐转淡。全球原油第一季度供需差有所收窄,主要得益于OPEC+坚持推进减产,第一季度供应收缩0.29个百分点,而需求增长0.21个百分点,基本面对油价仍存利好支撑,也是油价在1-2月高位运行的保障,同时也反映出3月大跌主导因素是欧美银行业引发的金融风险忧虑,3月基本面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原油供应趋紧状态将进一步加剧,主要由于4月初沙特等多个产油国宣布将从5月开始进行额外减产,不算俄罗斯此前3月开始的5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新增减产力度也达到115万桶/日。即便在考虑到实际执行不会十分理想的因素,第二季度供应明细收缩也成为定局,第二季度基本面利好对油价的支持有增无减。
5、俄罗斯3月石油日产量减少约70万桶,比减产计划高出40%。华尔街见闻4月8日消息,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俄罗斯能源部透露,该国3月的石油日产量减少了约70万桶。此前俄罗斯承诺在3月至12月期间每天原油产量的减少幅度为50万桶,以回应西方制裁。70万桶的减产规模比计划的50万桶,要高出40%。具体来说,俄罗斯能源部的数据显示,生产商平均每天生产128.5万吨原油,相当于940万桶原油。这一数据是非公开的。据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称,俄罗斯将以2月份的产量为基准,削减其原油产量。媒体根据行业数据计算出,2月俄罗斯的这一产量为每天1010万桶。由此得出,俄罗斯3月原油日产量下降约70万桶的结论。俄罗斯3月原油和凝析油的总产量为日均141.3万吨,相当于每天1036万桶,而2月份为1110万桶。由此得出,这部分的产量减少为每天74万桶。去年起,俄罗斯将其石油相关的数据归为敏感类型,因此很难评估该国实际的减产实施情况。获得的数据来自能源官员们。因此,有观察人士开始关注俄罗斯的海运石油出口和国内石油加工率,以此估计其原油产量。不过这两项指标显示,3月都没有明显的下降。例如,截至3月末,俄罗斯的四周平均原油装载量处于去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炼油厂的吞吐量基本持平。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海运石油出口和国内石油加工率数据,与该国能源部透露的数据不一致。分析认为,这增加了俄罗斯产量的不确定性。上周末,以沙特为首的opec+出人意料地宣布集体“自愿”减产,总减产幅度超过100万桶/日,将从5月生效并持续至2023年底。华尔街解读OPEC+本次意外减产,诸多分析师认为油价100美元不是梦。本周一油价暴涨,盘中一度涨超8%,创一年多最大单日涨幅,收涨超6%。
6、原油价格年底是否将涨破每桶105美元?国际财闻汇4月7日消息,原油价格上涨压力越来越大。其原因是,由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俄罗斯等非成员国组成的“欧佩克+”的成员国提出自主减产,供求紧张的风险加大。但原油价格高涨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并存的滞胀。此外,也存在产油国减产反而导致原油需求减速的风险。在原油市场上,对油价自2022年8月以来首次回升至每桶100美元的预测骤然增加。4月4日之前,美国高盛集团已将2023年底布伦特原油期货预期价格由之前的每桶90美元上调至95美元,并预测2024年4-6月将达到100美元。此外,英国调查公司Capital Economics将油价预期由85美元上调至90美元,澳大利亚澳新银行(ANZ Bank)也向美国媒体披露预测称,“到2023年底达到100美元的可能性切实上升”。瑞银集团(UBS)虽然没有上调预期,但也维持原有观点,认为2023年6月油价将迅速达到100美元,年底将达到105美元。欧佩克+在4月3日召开的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上宣布,沙特阿拉伯及阿联酋(UAE)等8个国家将从5月开始自主减产116万桶/天,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各个机构之所以纷纷上调原油价格预期,是因为如果情况按照产油国的目标发展,马上就会引发供不应求。据日本能源及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首席经济学家野神隆之估算,如果自主减产按计划实施,那么自4-6月起,全球原油会出现65万桶/天的供应缺口。而追加减产前的原有预期是日供应量比需求量多出12万桶。10-12月供应缺口将超过300万桶,达到总需求的3%,缺口也比原来的预期扩大。野神隆之认为,这是使市场心理趋于看涨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3日比上周末上涨了8%,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比上周末上涨了8%以上。不过,市场并不都是强势预期。美国摩根士丹利4月3日将10-12月的预测由95美元下调到了87.5美元,因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因素已经计算在内,而美国及欧洲的经济减速将使需求放缓”。
7、欧佩克+减产后,沙特上调5月销往亚洲石油售价。智通财经网 4月6日消息,沙特上调5月销往亚洲的所有石油的官方售价(OSP),几天前,该国出人意料地领导了欧佩克+减产。据报道,沙特阿美公司将其出口到亚洲的旗舰产品阿拉伯轻质原油的售价提高了30美分/桶,连续第三个月提高价格。在欧佩克+做出令人震惊的减产决定之前,交易员预计阿拉伯轻质原油价格将下跌43美分/桶。在欧佩克+出人意料地决定从下个月开始将石油日产量削减逾100万桶后,周一油价一度上涨8.4%,为一年多来最大涨幅。沙特同意将日产量削减50万桶。此举令全球原油市场措手不及,并促使一些银行上调了油价预测。自本周初以来,交易员和炼油商一直在热切等待沙特发布官方售价,他们预计售价将会上调。一些买家还担心沙特阿美可能会削减他们的配额,这促使他们开始与其他非欧佩克+供应商谈判,以寻求替代供应。沙特销往美国的石油官方售价也有所上涨。瑞银集团大宗商品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表示:“这些价格表明,尽管沙特宣布减产,但他们仍预计亚洲需求强劲。”“对美国来说,随着价格上涨,流向该地区的供应可能会减少。”沙特销往西北欧和地中海地区的石油售价保持不变。据悉,沙特阿美约60%的原油出口到亚洲,其中大部分签订了长期合同,其定价每月都会进行审查。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是最大的买家。伊拉克和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往往会效仿沙特阿美的定价。
8、OPEC+使出减产杀手减,耶伦很不满:这是在“背刺”美国。财联社4月4日消息,周日(4月2日),以沙特为首的一批大型石油生产国宣布,自今年5月起至年底,自愿减产每天逾100万桶。沙特能源部称此举为“预防措施”,旨在稳定石油市场。然而,这一减产行动已经遭致拜登政府的尖锐批评。美财政部部长耶伦指责称,OPEC+的减产行动可能将提高油价并推升美国的通胀压力,同时,也可能促使美国重新考虑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价格上限。还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可能引起更广泛的政治风险,令美国和沙特的关系恶化。耶伦指责OPEC+减产行动。美东时间周一,耶伦表示,OPEC+宣布减产的举措是“非建设性的行为”,这可能会损害美国降低通胀的努力。她表示:“我认为欧佩克决定采取的行动令人遗憾。我还不确定价格会有什么影响,我认为我们需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评估这一点。”耶伦还表示,OPEC+减产的举措还可能影响欧美对俄罗斯石油限制措施的效果,他们未来可能会重新评估目前对俄罗斯石油出口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但她补充称,目前还没有必要提高上限。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也在周一批评了OPEC+减产的行动。他表示:“考虑到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目前减产是不可取的,我们已经明确表示了这一点。”不过,他补充称,美国事先收到了OPEC宣布减产的通知。通胀压力和政治风险将会加大。OPEC+的减产行动预计将令美联储更加焦头烂额。因为这一举动可能将推升油价,从而加大美国所面临的通胀压力。美东时间周一,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已经表示,OPEC国家减产的决定出人意料,油价上涨可能令美联储打压通胀的工作更具挑战性。“由于这些自愿减产,预计今年剩余时间油价将上涨,这可能加剧全球通胀,促使全球央行在加息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然而,这也将降低经济增长,减少石油需求的扩张,”Rystad Energy的分析师维克多•庞斯福德(Victor Ponsford)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石油经纪商PVM的塔马斯·瓦尔加(Tamas Varga)也指出,OPEC+有组织的自愿减产存在更广泛的政治风险,全球整体通胀应该比预期上升得更快。他预计:“美国国会中NOPEC法案支持者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大,他们会指责OPEC+使用石油作为武器……此举还将导致沙特和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NOPEC法案指的是一项美国拟议中的立法,该立法将使欧佩克+国家面临可能的反垄断法律诉讼。
9、暴跌60%,白色石油彻底跌麻了。市场资讯4月6日信息,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四个月单边暴跌60%后,目前已降至22万元/吨,与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提出的20万元/吨碳酸锂结算价仅一步之遥。“原以为在20万/吨会形成支撑,现在看来可能会轻松跌破,市面上已经有低于20万/吨的零单成交。”华中地区一位锂盐厂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下游普遍提不动货,锂盐厂库存处于高位,而在成本压力下,选择躺平或减产的锂盐厂家也逐渐增加。碳酸锂跌价有望实现行业降本,但在现货为基础的价格传导机制和前期待消化的高库存共同作用下,部分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反而有所收缩。目前,产业链上下都将目光都聚焦在终端,等待消费端更积极的信号。“据我了解的情况,碳酸锂的成交较此前缩减了30%-50%。”华东地区一位锂电投资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最近市场几乎没有什么现货成交,主要靠长协单在维持。事实上,即便是长单,在当前市场行情下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原来跟我们有长期合作的正极材料厂,现在也在逐步减少采购量,并反馈下游没有需求,实在提不动货。”前述锂盐厂人士表示,目前的采购一般采取短单、少量的方式,只会买一周到两周的量。在成交低迷的情况下,锂盐市场已从曾经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让碳酸锂价格一跌再跌。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为22万元/吨,而最低价已经跌至20万元/吨。目前各大锂盐厂的成交价在20万/吨附近,部分贸易商的出货价已经跌到了17万/吨-18万/吨。价格不稳,市场人心浮动,成交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今年年初,宁德时代面向下游整车厂商推出一项“锂矿返利”计划,在未来三年为下游车企提供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市场一度对前述价格有所期待,多数业内人士将其视为短期的支撑位。当前,碳酸锂均价行至22万元/吨,已经进入敏感价格带,但从市场成交情况来看,似乎20万元/吨并未构成支撑。近日,有市场传言称,包括赣锋锂业在内的多家锂电巨头达成协议,同意将电池级碳酸锂底价定在25万元/吨,以减缓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暴跌。不过,赣锋锂业随后便出面辟谣,表示并不存在前述环节或讨论,且绝不会主动控制价格影响市场,行业中也没有企业具备相应能力。“去年赚得今年都亏完了。”现在相当部分的小厂已经躺平了,如果碳酸锂价格继续下跌,会有更多的企业停产。
10、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五个新趋势。中安在线4月8日转自光明日报消息,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天然气、煤炭、石油三大传统能源价格飞涨,能源危机从欧洲发端最终弥漫全球,高企的能源价格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尤其是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局势逐步升级,战事何时结束还未可知,这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在全球能源供给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欧洲能源供给。短期内,为保能源供应安全,各国将更加依靠化石能源,可能会给全球气候目标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很可能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催化剂,促使各国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实现能源独立。新形势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可能出现较大不确定性,未来或将呈现五个新发展趋势:一是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重要前提;二是全球开启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度”;三是能源转型过渡期或现供需短期失衡;四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加剧能源安全风险;五是构建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赛道,越来越多的国家正投身于这场能源转型的“锦标赛”。
11、美国2026年燃煤发电能力将比峰值时期下降一半。综合外媒报道,美国发电企业的煤炭使用量经历2021年短暂复苏增长后迅速下降,到2023年可能降至仅4亿吨,不到10年前使用量的一半。根据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周一(4月3日)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美国正在迅速达到电力行业的一个里程碑:自2011年达到峰值后,到2026年之前,美国一半的煤电产能将被关闭。IEEFA密切跟踪燃煤电厂退役情况,尽管煤炭的主要竞争对手天然气价格高企,而且疫情导致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延迟,但美国煤电产能减半这一里程碑达成的日期已经在提前。根据另一个衡量指标——实际发电量——美国减少煤炭使用的速度甚至更快,2020年和2022年,煤炭发电量都不到2011年的50%。据目前电力公司的公告,到2026年底,美国煤电产能将从2011年的318吉瓦下降到159吉瓦。从2023年到2030年底,将有超过80吉瓦的电厂停止使用煤炭(包括关闭的电厂和少部分煤改气项目),到2030年,燃煤发电总容量将降至116吉瓦。实际煤炭使用量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因为老化的机组面临更高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而电力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天然气发电和电池存储的响应能力,以补充太阳能和风能的可变输出,这两种能源都在持续、快速建设。IEEFA能源数据分析师Seth Feaster表示:“这是美国煤炭行业正在进行深度重组的又一个明显迹象,因为对燃料的需求在迅速下降。这可能会导致大量煤矿关闭、裁员,以及产煤州的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下降。”IEEFA预计,到2030年,峰值时318吉瓦的燃煤发电机组能力中,将有超过200吉瓦被淘汰。到那时,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可能会进一步降至今年预期水平的一半,大约为2亿吨。美国电力公司都在进行长期发电规划和资本支出预算,一直在做能源投资组合的决策。现在大多数计划都包括大幅削减或完全淘汰煤炭使用,大规模建设风能、太阳能和电池存储,以及依靠现有的天然气发电厂。IEEFA表示,美国电力行业已不再将燃煤发电纳入未来计划中。
12、南非政府宣布终止电力国家灾难状态。南非中国经贸协会4月6日消息,南非政府4月5日宣布,终止电力国家灾难状态,并立即生效。2月,南非政府宣布南非进入电力国家灾难状态后,政府方面确定了相关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国家不同机构的职责,以减轻严重的限电减载影响,防止电力供应紧张加剧,避免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南非合作治理和传统事务部(CoGTA)表示,这些法规和基本行动的实施是为了支持能源行动计划(EAP),以及政府所有领域的有效和综合响应。该部门认为,灾难状态使国家能够加强国家能源危机委员会(NECC)在EAP方面的干预。EAP中的干预措施旨在修复Eskom并提高现有供应的可用性,促进和加速私人用户或者企业对发电能力的投资,并加快从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电池存储中采购新容量。EAP的目标还在于鼓励企业和家庭投资屋顶太阳能,并从根本上改变电力行业,以实现长期的能源安全。新任命的总统府电力部长Kgosientso Ramokgopa最近对发电站进行了走访,并在政府内部和Eskom均进行了磋商,以确定和解决电力供应限制。鉴于这些事态发展,CoGTA部长Thembisile Nkadimeng决定终止灾难状态。此后,政府通过NECC承诺继续参与、合作和协调其行动,以使用现有的立法和应急安排来减少和消除限电减载。其中包括已经采取的措施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促进应急能源生产以及根据相关竞争法保护消费者。
13、今年前2个月德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6%。根据德国褐煤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1-2月,德国褐煤产量累计为2030.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5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西部莱茵地区(Rheinland)褐煤产量为1001.3万吨,同比增长0.7%;东部勃兰登堡州劳齐茨地区(Lausitz)褐煤产量为789.7万吨,同比增长7.5%;中部地区(Mitteldeutschland)褐煤产量为239.7万吨,同比下降11.3%。 其中,2月份德国褐煤产量为1033.3万吨,同比增长17.1%,环比增长3.6%。其中,莱茵地区产量495.1万吨,同比增长8.6%;劳齐茨地区产量400.3万吨,同比增长30.1%;中部地区产量为137.8万吨,同比增长16.3%。
14、2023年一季度俄罗斯铁路煤炭运输量同比增长0.7%。据俄罗斯铁路公司(Russian Railways)新闻中心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俄罗斯铁路货物运输量为1.091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1-3月,俄罗斯铁路货物运输量累计为3.055亿吨,比上年同期下降0.8%。煤炭装运量由降转升,一季度铁路煤炭运输量累计为9180万吨,同比增幅由前2个月的下降1.2%转为增长0.7%,仍为俄铁路运输第一大宗货物,占铁路货物运输总量的30%。一季度,俄罗斯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累计完成6773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2.6%。其中,3月份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2363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0.7%。
15、一季度印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9.8%。据印度煤炭部(Ministry of Coal)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印度全国煤炭总产量(包括褐煤)累计为2.97亿吨,同比增长9.8%。其中,国有印度煤炭公司(CIL)煤炭产量为2.24亿吨,同比增长7.3%;辛加瑞尼煤矿公司(SCCL)煤炭产量1990万吨,同比增长7.5%;自用煤矿(Captive)和其它煤矿(Others)4035万吨,同比增长44.5%;褐煤(Liglite)产量1284万吨,同比下降16.3%。其中,3月份印度煤炭(包括煤及褐煤)产量为1.13亿吨,同比增长10.0%,环比增长23.9%。其中,不含褐煤的煤炭总产量为1078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03%。国有印度煤炭公司煤炭产量为8351万吨,同比增长4.06%;辛加瑞尼煤矿公司产量700万吨,同比增长8.53%;自用煤矿和其它煤矿产量1733万吨,同比增长81.35%。另外,褐煤产量为472万吨,同比下降22.04%。从印度的财年来看,2022-23财年(2022年4月-2023年3月),印度全国煤及褐煤总产量累计为9.3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2亿吨,同比增长13.6%。其中,不含褐煤的煤炭总产量为8.9274亿吨,同比增长14.72%。国有印度煤炭公司产量7.0322亿吨,同比增长12.94%;辛加瑞尼煤矿公司产量6714万吨,同比增长3.26%;自用煤矿和其它煤矿产量1.2238亿吨,同比增长35.14%。另有褐煤产量4480万吨,同比下降5.43%。特别引人关注的是,2023财年,尽管印度国内煤炭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纪录,但同时煤炭进口也大幅增长。据CoalMint 的数据显示,2022-2023财年,印度煤炭进口从2022财年的2.02亿吨大幅增长约18%,进口总量超过2.37亿吨。
16、蒙古国一季度煤炭出口同比增长4.7倍。据蒙通社消息,蒙古国海关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统计分析司司长额·拉瓦格苏荣介绍了今年年初以来的外贸情况。他表示“2023年前三个月,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8亿美元,同比增加17亿美元(增长56.3%)。其中:出口增加15亿美元,进口增加2亿美元。出口额超过进口额15亿美元,外贸顺差为正。他还表示,“截至今年前三个月,出口总额达到32亿美元,同比增加15亿美元(增长96.3%)。主要是受矿产品出口的影响,硬煤、铁矿石、铜精矿、锌精矿、萤石、原油等矿产品出口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84%。一季度蒙古国硬煤出口11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50万吨,同比增长4.7倍。
(编辑: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