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4年日本煤炭进口1.67亿吨 同比下降0.7%
时间:2025-02-06    来源: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    字号:A+ A-    

据日本财务省(Ministry of Finance Japan)最新发布的海关商品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日本煤炭进口量累计为1.67亿吨,比上年减少123.0万吨,同比下降0.7%。

其中,12月份日本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当月进口量为1592.1万吨,同比增长9.2%,环比上升19.4%。

 image.png

日本煤炭进口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而是保持基本稳定(内容由Deep Seek生成)

日本煤炭进口量保持稳定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涵盖能源结构、经济策略、政策过渡以及技术因素等。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能源结构依赖与电力需求

核能替代不足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核电比例大幅下降(从30%降至不足5%),为填补能源缺口,煤炭作为稳定、廉价的基荷电源被保留。2023年,燃煤发电仍占日本总发电量的约30%。

天然气的高成本限制

液化天然气(LNG)价格波动剧烈(如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价格飙升),煤炭的经济性使其成为更稳妥的选择。

二、能源安全与供应链韧性

多元化进口策略

日本煤炭进口来源分散,主要依赖澳大利亚(60%以上)、印尼、俄罗斯(尽管近年减少)和美国,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

战略储备需求

煤炭易于长期储存,日本维持一定库存以应对地缘政治危机或自然灾害(如台风导致的短期供应链中断)。

三、基础设施与转型成本制约

现有燃煤电厂锁定效应

日本有超过100座燃煤电厂,其中许多是近年新建的高效超临界机组(设计寿命30-40年),提前退役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可再生能源配套不足

光伏和风电占比增长(2023年约20%)但波动性大,需煤电作为调峰备用电源,确保电网稳定。

四、政策与减排目标的渐进性

碳中和过渡路径

日本承诺2050年碳中和,但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如2030年煤炭占比降至19%),允许逐步淘汰而非立即退出。

技术缓冲策略

投资煤氨混烧、碳捕获与封存(CCS)等技术,试图降低现有煤电的碳排放。例如,J-POWER计划在2020年代实现20%氨混烧。

五、经济与产业利益驱动

工业用电需求

钢铁、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依赖廉价煤电,若快速弃煤可能导致产业外迁(如钢铁业转向氢能仍需时间)。

国内煤炭利益集团影响

煤炭贸易商、电力公司及关联政客形成游说力量,延缓政策转向速度。

六、国际能源市场动态

煤炭价格优势

相比LNG,国际煤价长期低位(如2023年澳大利亚动力煤均价约150美元/吨,LNG同期约12美元/MMBtu),吸引力显著。

长期合同稳定性

日本与主要出口国签订10年以上长约,确保供应稳定,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影响。

结论:多因素平衡下的“渐进式脱煤”

日本煤炭进口稳定的本质是在能源安全、经济成本、减排承诺和政治现实间寻求平衡。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扩张、氢能技术进步及国际碳关税压力,日本或逐步削减煤炭依赖,但短期内难以大幅下降。这一过程体现了能源转型的复杂性与路径依赖性。



(编辑:郭宁馨)


热点排行
相关阅读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