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动态
如何优化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内审职能的定位优势(身为内部职能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内情况,同时拥有局外人的独立视角),从而能发现企业内其他业务部门的盲区。除了识别个别内控流程缺失的环节,内审还可以通盘考虑在企业不同层面收集的各种数据,找出具有更广泛影响的系统性问题,以全局视角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面”而不是“点”的信息。以下这些观点谨供内审从业人员和利益相关者参酌。
确立正确的工作重点
尽管内部审计人员有权对企业内任何事宜进行审计,但是由于资源有限,内审必须分出轻重缓急,把工作重点放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最关注领域。内审应评估企业内控机制是否健全,而不是最大限度地验证更多个别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由于环境飞速变迁,任何控制可能很快不再适用,检验内控措施在某个时点的有效执行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公司健全的内控机制就像人的健康体魄能确保企业面对的风险变化情况做出适当应对,包括一旦发生事故的应对预案及事后复原计划。
随着商业规则的不断被重写,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业务流程和系统也经常改变。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审计“移动目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了解最新动态发展,从而及时调整审计范围和工作。内审工作应侧重于企业核心风险领域,而不是拈轻怕重,挑选容易审计的领域开展工作,也不能因循守旧,简单地重复过去工作。然而还有部分内审职能仍然对过时的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内审职能要对审计新兴风险领域做好充足准备。例如网络安全近年来一直是企业首席执行官和总稽核(即审计负责人,编者注)关注的重要风险,但是KPMG在2021年调查发现只有33%的总稽核认为他们对于审计技术相关风险的准备度达到了“好”或者“优秀”。
更聪明地开展工作
随着所有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领会并接纳新兴技术和大数据。首先,内审需要理解企业如何应用和部署相关科技,以评估有关风险和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其次,内审职能亦需要在审计工作中利用科技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例如,一家饮食产品批发商的内审职能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对分销商发票进行24/7的全天候审计,覆盖财务和舞弊风险。过程中识别到的潜在舞弊的预警会重新反馈到审计流程中,从而对后续交易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与传统的人工抽样相比,运用科技能够帮助内审大大拓展审计覆盖范围和加深力度。第三,内审工作要“软”、“硬”兼施,既要知道如何审计“硬”措施,还要掌握评估“软”控制。审计发现的根源可能涉及影响更加深远的问题,例如企业文化中包含着的公司内部潜规则。评估像公司文化这种“软”控制要比审核书面政策或流程那些“硬”的控制措施难得多。
拓展审计内涵和领域
尽管公司年度审计计划已被审计委员会审批通过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进一步拓展内审工作内涵和范畴,运用创新精神和敏锐思维来更好地实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例如:
●探索审计种类和方法多元化,除了端到端的全流程综合审计,可以尝试仅以数据分析和访谈为基础的“短平快”摸底评估、针对个别产品、地区等专项审计,以提供更具时效性的审计成果。
●尝试更多类型的咨询业务,例如对标分析和基准调研等。
●通过向其他职能分享常见的审计发现、治理知识、评估工具或技术等,协助提升企业内控文化意识——让其他人了解到,内审的目的是来帮助,而不是批评别人的。
时刻准备应对变革
即使企业已拥有高效的审计流程并且制订了完美的年度审计计划,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今天,敏捷思维和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例如新冠疫情的出现不但改变了所有人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还迫使我们不得不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其中包括远程审计。在疫情初期很多内审单位在实施远程审计时都挺艰难,但是现在远程审计已经成为了业内的常规操作,居家办公执行审计工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内审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随着各个行业和专业之间界限日趋模糊,各行业都在竞争类似的人才,比如具有良好商业头脑、思辨能力、沟通技巧、技术能力的人员。人才争夺战已经开始,而且将如火如荼地继续下去。内审职能需要建立确保获得必要资源的替代方案,比如通过内部轮岗、客座审计师等安排获取企业内部的高素质人才,还有通过分包等方式获得专业咨询机构的外部资源。
在过去十来年,我们的生活和认知不断被颠覆,内部审计职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将持续变革。内审人员必须持续学习和进步才能与时并进和为企业提供价值,在此过程中内审人员亦要不断反思自身和其他人的成功与失败教训,以持续探索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李深 中国香港内部审计师协会会长、东亚银行有限公司集团总稽核)